
同“ 七竅生煙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麼還沒有信呢?俗語説的好,真是七竅裡冒火,五臟裡生煙。” 歐陽予倩 《漁夫恨》第五場:“見此情不由我七竅冒火,你這般對付我卻待如何?”
“七竅冒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情感表現
指人在極度憤怒時,感官(七竅)如同被火灼燒,形象化地表現内心的激烈情緒。例如:
“見此情不由我七竅冒火,你這般對付我卻待如何?”(出自歐陽予情《漁夫恨》第五場)。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
“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麼還沒有信呢?俗語說的好,真是七竅冒火,五髒裡生煙。”。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老殘遊記續集遺稿》或相關文學研究。
《七竅冒火》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極度憤怒或氣憤。
《七竅冒火》可拆分為:七(丶一丶)+ 竅(穴宀)+ 冒(冖冂一)+ 火(火)。
七-筆畫數:2;竅-筆畫數:5;冒-筆畫數:2;火-筆畫數:4。
《七竅冒火》最早出自《史記·平津侯周勃世家》
《七竅冒火》的繁體字為「七竅冒火」。
古漢字寫作「七竅冒火」。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氣得七竅都冒火了。
七竅生煙、竅門、冒火、火冒三丈、火冒八方
七竅生煙、怒火沖天、怒發沖冠
平靜、冷靜
注:結果根據請求給出,但由于AI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可能不太準确,所以讀者也應該自行核實上述信息。【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