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perate situation] 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
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1).與外界隔絕之地。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風景絕佳之處。 唐 張喬 《遊歙州興唐寺》詩:“山橋通絶境,到此憶 天台 。”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宜興 善權 、 張公 兩洞,天下絶境也。”
(3).極為高超之境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動極神源,其般若之絶境乎。” 唐 戴叔倫 《九日送洛陽李丞之任》詩:“為文通絶境,從宦及良辰。” 宋 陸遊 《龍門洞》詩:“絶境豈可名,恨我詩語煩。”
(4).絕望艱困之處境。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一家鄰居》:“在半年的時間裡,把一切能夠換錢的衣服首飾都當光賣盡了,生活陷入無助的絕境。” 孫犁 《澹定集·讀作品記(三)》:“這一句話,就常常能使一些達官貴人,瀕于自6*殺的絕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絕境漢語 快速查詢。
“絕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如《桃花源記》原文),可參考、7、10的文獻來源。
《絕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絕”和“境”兩個字組成。
“絕”是一個由“絞”和“纟”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含義是斷絕、斷絕不繼等。它的拆分筆畫為九畫。
“境”是一個由“土”和“囗”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含義是地區、境地等。它的拆分筆畫為十三畫。
《絕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故事中。指的是人或事物處于極度困難或危險之中,沒有任何希望或機會脫離困境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絕境”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絕境”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漢字“窘”代替了現代的“絕”,表示相似的意思。而“境”則是保持不變。
例句:他一路走來,終于陷入了絕境,無法找到任何生路。
組詞:絕望、絕對、境況、境地。
近義詞:困境、危機、險境。
反義詞:順境、安定、平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