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amine;study]∶審問查究
推究他是怎樣犯錯誤的
(2) [inquire into and study]∶推求研究。仔細探索和檢查 [原因、道理等]
推究事理
(1).審問查究。《魏書·任城王澄傳》:“請以見事付廷尉推究,驗其為刼之狀,察其栲殺之理。”《舊唐書·韓休傳》:“時 梁州 都督 李行褒 為部人誣告,雲有逆謀, 則天 令 大敏 就州推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吳帥 取問口詞, 王林 招説:‘打劫 袁将官 船上銀兩是實。’推究黨與,就是平日與妻子往來的鄰近一夥惡少年。”
(2).推求研究。 唐 韓愈 《為宰相賀白龜狀》:“物象既呈,可以推究。”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世常謂 漢文 不用 賈生 以為深恨。臣嘗推究其旨,竊謂不然。”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但看起文章來,是可以推究何人所作的,這不知道于你有無妨害?”
“推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推究(拼音:tuī jiū)指深入探索、審問查究或推求研究事物本質或原因。它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魏書》中“請以見事付廷尉推究”,指通過官方審查驗證案件真相;唐代韓愈在《為宰相賀白龜狀》中提及“物象既呈,可以推究”,強調通過現象探究本質。
現代用法
廣義上泛指對問題根源或道理的探索,例如“推究事理”“推究城市異化的根由”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更多用法,可參考等來源。
《推究》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推求探究。它表示通過推理、研究和深入思考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法。
《推究》的拆分部首是手(扌),筆畫數為12畫。
《推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下》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推究」。
在古代漢字中,「推究」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在字形上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寫法保持了一緻。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推究,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
2. 學術研究需要不斷推究真理的本質。
- 推測:猜測、揣測事情的結果或發生的原因。
- 究竟:表示最終真相、事情的原委。
- 深究: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問題。
- 探求:探索并尋求真理、答案或原因等。
- 诘問:追問并尋求真相或合理解釋。
- 推敲:仔細思考和推理,以達到正确的結論。
- 輕忽:對問題或事情漠不關心,不加以重視。
- 承認:接受事實,不再進行深入的研究或追問。
- 斷言:對問題或事情做出肯定的結論,不再進行推理或探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