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使的意思、皇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使的解釋

皇帝的使者。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傲我皇使,犯我朝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皇使,漢語複合詞,由“皇”(帝王)與“使”(派遣、使者)構成,特指古代帝王親自派遣的使者。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1. 職能屬性

    作為帝王權力的直接延伸,皇使承擔傳達诏令、監察地方、執行特殊使命等職責,常見于史書對唐代節度使、宋代安撫使等官職的統稱,體現“代天巡狩”的權威性。

  2. 象征意義

    《資治通鑒》記載“皇使持節,如朕親臨”,強調其身份象征意義。使者攜帶的符節、诏書等信物,成為皇權在場的重要标志,如漢代“繡衣直指”禦史即屬此類。

  3. 文學引申

    在古典詩詞中,“皇使”常被賦予神話色彩,如李商隱《瑤池》中“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借周穆王使者暗喻帝王與仙界的溝通意象。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現代漢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第7卷第1532頁。

網絡擴展解釋

“皇使”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但核心指向皇帝的使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皇使”指皇帝的使者,特指受皇帝派遣執行外交或重要任務的人。這一用法源自古代官制,常見于外交場合,例如出使他國或傳達诏令。如三國時期曹植在《責躬詩》中寫道“傲我皇使,犯我朝儀”,即以“皇使”代指皇帝的使臣。

二、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皇使”可比喻被委派執行重要任務的人,強調其身份權威性和使命的特殊性。例如,企業高層派遣代表處理關鍵事務時,可戲稱為“皇使”。

三、相關辨析

  1. 近義詞:使者、欽差、大使(均指受命執行任務者)。
  2. 字義分解:
    • 皇:原指君主,引申為“尊貴、權威”;
    • 使:指派遣、任用,或奉命辦事的人。

四、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強調使者的正統性和權威性,如《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書均有類似表述,但具體出處以曹植詩句最為典型。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權威古籍或語言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砭劑抃悅避賢郵不揪不睬殘缺不全超過潮汛澄漠持喪瘡痍滿目麤帛大醇耽禅箪瓢陋室堕婆登風快俯育高唐罟擭軌符呵逐鴻駕後起之秀槐子黃藕冠慧藏昏狂寄泊潔除卷銋拘苦煉獄流殺溜腿率錢門戶摹楷木桂怒怨配對彭屍千金牽蘿補屋佥名淺事遒然鼽塞日羽社稷壇思士操司味竦踴隨迎填守鐵界尺讬伏五方雜處卸車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