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劑的意思、砭劑的詳細解釋
砭劑的解釋
砭藥。引申為救世的良方。《新唐書·儒學傳序》:“武為救世砭劑,文其膏粱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明皇 以侈緻亂,故 少陵 以儉為救時之砭劑。”
詞語分解
- 砭的解釋 砭 ā 中國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砭石。砭針。 用石針紮皮肉治病,引申為刺或規勸:砭灸。針砭(喻指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劑的解釋 劑 (劑) ì 配合而成的藥:劑型。劑量(俷 )。藥劑。清涼劑。 量詞,用于若幹味藥配合起來的湯藥,亦稱“服(?)”、“付”:一劑藥。 做饅頭或餃子等面食時,從和好的面上分出來的小塊兒:面劑兒。 筆
網絡擴展解釋
“砭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本義:指古代醫療中的“砭藥”,即用石針或金屬針刺激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 引申義:比喻能夠糾正錯誤、挽救時弊的嚴厲手段或良方,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救世砭劑”。
二、來源與用法
- 曆史文獻:最早見于《新唐書·儒學傳序》,以“武為救世砭劑”比喻武力是挽救亂世的必要手段。
- 文學化表達:宋代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用“儉為救時之砭劑”強調節儉對治理奢侈亂象的作用。
- 現代延伸: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嚴厲的批評或懲罰”,強調糾錯功能。
三、示例與語境
- 經典例句:
“明皇以侈緻亂,故少陵以儉為救時之砭劑。”(王應麟)
此處以“砭劑”比喻杜甫(少陵)倡導節儉以糾正唐玄宗奢侈之弊。
- 現代用法:可用于形容針對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如“法治是維護公平的砭劑”。
四、相關成語
與“砭”相關的成語如“痛下針砭”“針砭時弊”,均含“批評糾錯”之意。
“砭劑”兼具醫學本義和社會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困學紀聞》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砭劑》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療效顯著、快速見效的藥物或治療方式。該詞拆分部首為石和刀,總共有9畫。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中的一種療法,即以石頭制成的特殊針刺入穴位進行治療,因此得名砭劑。
在繁體字中,砭劑的寫法是「砭劑」。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砭劑這個詞在古代的文獻中并沒有明确的記載。
以下是砭劑這個詞的一個例句:“這種中草藥制成的砭劑對腸胃問題非常有效。”例句示例中的砭劑指的是一種藥劑,可以快速治療腸胃問題。
砭劑的一些組詞包括砭石(指用于治療的特殊石頭)、砭術(指使用砭石進行治療的方法)等。
與砭劑相近義的詞語有醫療神效的藥物、治愈迅速的療法等。
砭劑的反義詞可能是治療效果不佳的藥物、慢性疾病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