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賢郵的意思、避賢郵的詳細解釋
避賢郵的解釋
唐 代驿站名。即 陽城驿 。 唐 元稹 《陽城驿》詩:“我願避公諱,名為 避賢郵 。” 宋 王禹偁 《不見陽城驿》詩:“不見 陽城驛 ,空吟昔人詩,誰改 避賢郵 ,唱首 元微之 。”亦稱“ 避賢驛 ”。 唐 白居易 《和<陽城驿>》:“改為 避賢驛 ,大署於門楣。”
詞語分解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避賢郵”是唐代的一個驿站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避賢郵”指唐代驿站陽城驿的别稱。該名稱源于避諱需求,據記載,元稹在《陽城驿》詩中提到“我願避公諱,名為避賢郵”,表明驿站更名是為避某位賢者名諱。
二、曆史背景
- 名稱演變
陽城驿曾先後被稱為“避賢郵”和“避賢驿”,白居易在《和<陽城驿>》中記載“改為避賢驿,大署於門楣”,說明兩種名稱均被使用。
- 避諱對象
具體避諱人物未明确記載,但推測可能與唐代官員或名士相關,體現古代避諱文化中對賢者的尊重。
三、文學記載
宋代王禹偁在《不見陽城驿》中提及:“誰改避賢郵,唱首元微之”,印證了該驿站在文學中的傳承。元稹、白居易等詩人均以詩句記錄此事,側面反映唐代驿站文化及文人交往。
四、相關考據
現代學者多依據《全唐詩》等文獻考證該驿站位置,普遍認為其位于今陝西省境内,但具體遺址尚存争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元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賢郵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某些人故意避開聰明、有才幹的人的行為。它是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避、賢、郵。避字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2;賢字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9;郵字的部首是阝,筆畫數為9。避賢郵這個詞的字義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借用賢人避世的意象,用以指代那些避開有才華和智慧之人的行為。
避賢郵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避賢郵。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避字可以寫作塞,賢字可以寫作賢,郵字在古代寫法中通常沒有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避賢郵這個詞的例句:他故意避賢郵,不與那位聰明的同事合作。
其他與避賢郵相關的詞彙包括:避谏、避世、避嫌等。
避賢郵的反義詞可以是欣賞、傾重等,因為它們表示相反的行為或态度。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