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苦的意思、拘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苦的解釋

約束刻苦。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潔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業;納拂心之至言者,所以無易方之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苦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因受拘束、限制而感受到的身心困頓與痛苦,強調外在束縛導緻的内在苦悶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語用角度分層解析:


一、詞義分解與源流

  1. “拘”的本義

    指束縛、限制、拘泥。《說文解字》釋“拘”為“止也”,引申為行為或思想受制于規則、禮法或外力(如《莊子·大宗師》:“拘拘然若系而止”)。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本),卷三。

  2. “苦”的本義

    指味覺之“苦”,引申為精神或身體的痛苦、困厄(如《孟子·告子下》:“苦其心志”)。

    來源:《康熙字典·艸部》,苦字條。

  3. 複合義“拘苦”

    二字結合後,形成“因受拘束而痛苦”的抽象概念,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禮教束縛、制度壓抑或行為受限的苦悶心境。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拘束苦惱”,例證引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學者拘苦于格式之中,而不得灑落之趣。”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327頁。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釋為“因受拘束而苦悶”,強調心理層面的壓抑感。

    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拘苦”詞條。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歸入“拘”字條下,注“拘苦”為“受束縛而痛苦”,例舉《宋史·儒林傳》載“士人拘苦于科舉之文”。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第512頁。


三、語用特征與實例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拘束 側重行為受限,未必含“苦”情
困苦 強調物質或精神困境,無“拘”因
壓抑 側重外力強制,痛苦感更泛化
拘苦 特指因“拘”緻“苦”的因果關聯

五、學術引用建議

研究中使用“拘苦”時,可關聯思想史、社會史領域,例如:

“明代貞節觀對女性的拘苦,實為禮教異化的體現。”

理論依據: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論及禮教實踐中的矛盾性。

網絡擴展解釋

“拘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拘苦(拼音:jū kǔ)指約束自身以達到刻苦修行的狀态,強調通過自我限制來保持嚴謹或勤奮的态度。

二、字義分解

  1. 拘:本義為約束、限制(如“拘束”“不拘小節”),也有固執、不變通的含義。
  2. 苦:指艱辛、刻苦,或對某種狀态的忍耐(如“吃苦耐勞”“苦心孤詣”)。

三、古籍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博喻》:“潔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業”,意為通過約束自身、保持刻苦的操守,才能成就卓越的事業。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品德、行為的嚴格要求,常見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近義詞可參考“克己”“自律”,反義詞則如“放縱”“散漫”。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用法,可查閱《抱樸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褐版職變卦筆妙步态蹒跚槽柔城寺穿漏啜息磪嵬村信刀削钿粟董卓分疆敷榮高舉共辔溝沿光豔豔顧養悍将豪費嚎嚷侯門華名虎溪家姬交界擊築悲歌峻健開創開學瀾翻老豆腐龍蟠鳳逸盲流盲雨溟色偶數盤岩劈荊斬棘倩女秦淮求瘼秋水伊人秋酎聖筊伸懇世縣使信守正不阿隋珠和玉天來大鐵腕人物湍渚塗脂抹粉玩奸犀柄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