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陋室的意思、箪瓢陋室的詳細解釋
箪瓢陋室的解釋
猶言箪瓢陋巷。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三:“簞瓢陋室,若飫萬鐘。”
詞語分解
- 箪瓢的解釋 .盛飯食的箪和盛飲料的瓢。亦借指飲食。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北史·薛辯傳》:“ 濬 遺書 謨 曰:‘吾以不造,幼丁艱酷,窮遊約處,屢絶簞瓢。’”
- 陋室的解釋 簡陋狹窄的房屋詳細解釋簡陋狹小的屋子。《韓詩外傳》卷五:“彼大儒者,雖隱居窮巷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争名矣。” 唐 劉禹錫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專業解析
"箪瓢陋室"是由"箪食瓢飲"與"陋室"兩個典故融合而成的成語,形容生活極其清貧卻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成語本義解析
-
箪瓢(dān piáo)
- 箪: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論語·雍也》載孔子贊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瓢:剖葫蘆制成的舀水器具。"箪瓢"合用指代最簡陋的飲食,象征清貧生活。
-
陋室(lòu shì)
- 語出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指狹小破舊的居所,強調物質匮乏中精神的高潔。
二、整體含義
"箪瓢陋室" 形容生活條件極端艱苦(飲食粗簡、居所破舊),但主人公甘于清貧、堅守道德與志向的高尚情操。核心在于"安貧樂道" 的精神境界 。
三、文化内涵與引用
- 儒家思想體現
- 源自孔子對顔回的稱贊,體現儒家"貧而樂道"的價值觀(《論語注疏》,中華書局)
- 文學化用
- 劉禹錫《陋室銘》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繪陋室,升華出"何陋之有"的哲思(《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
箪瓢陋室:形容生活極其清貧,但能保持高尚節操和樂觀态度。
權威參考來源
- 《論語·雍也》(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箪""瓢""陋"詞條
- 劉禹錫《陋室銘》(《劉禹錫集》,中華書局)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箪瓢陋室”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生活簡樸、安于清貧的精神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箪(dā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類似竹籃。
- 瓢(piáo):用葫蘆或木頭制成的小容器,用于舀水或盛湯。
- 陋室:簡陋的居所。
整體含義:用箪裝食物,用瓢盛水,居住在簡陋的屋子裡,形容生活條件極其清貧,卻能保持淡泊自足的心态。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明代方孝孺《祭太史公》中的“箪瓢陋室,若饫萬鐘”,意為即使身處陋室、飲食粗簡,精神卻如同享用豐盛佳肴般滿足。
- 用法:多用于褒義,強調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生活态度,常見于文學或評價人物品格的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箪食瓢飲、陋巷箪瓢、安貧樂道。
- 反義詞:錦衣玉食、鐘鳴鼎食(形容奢侈生活,需結合語境使用)。
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儒家推崇的“貧而樂”思想,強調精神富足高于物質享受,常見于贊頌隱士或學者甘守清貧的典故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倦蔔歲腸慌腹熱辰漢仇貨燈盞地棍斷伐二爺旛蓋非非飛丸諷論分解反應符譣高精尖恒星畫到夾絲玻璃家庭婦女介子金波玉液謹确就道決脰軍制覽政拉鎖子擂鼓鳴金領取聾蟲龍門镂冰炊礫路牌芒鞋竹笠苗茨敏悟南浦盤阪螵蛸鋪騰塹淵輕財好施遒宕蠕蜚如指諸掌上八洞四泾厮守堂室停緩罔措危城猥諸侯舞操鄉董先引消越諧畫協力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