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國家發行的一種借券。《管子·國蓄》:“百乘之國,官賦軌符。” 馬非百 新诠:“軌符謂合於客觀需要之適量借券……其非國家所發行者則不謂之‘軌符’,而但言‘符’。”
“軌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經濟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軌符指古代國家發行的官方借券,主要用于調節財政或經濟需求。其名稱中“軌”指符合規範,“符”代表憑證,強調其官方性和規範性。
軌符可能用于調節國家財政收支,例如在稅收不足時發行借券以平衡經濟,類似現代國債的雛形。其設計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經濟調控的早期探索。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管子》原文或馬非百的《管子新诠》。
《軌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用于标記、記錄、表示軌迹的符號。
《軌符》的部首是車(chē),總筆畫數為十。
《軌符》這個詞的來源有兩方面:軌和符。軌源于“車軌”,表示車輛行走的路徑;符指用于表示某種事物的标記符號。
《軌符》的繁體字為「軌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軌符》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是通過車和符這兩個部首組成。
1. 我們需要用軌符來記錄這個物體的運動軌迹。
2. 這幅古畫上有許多奇特的軌符,讓人感受到曆史的魅力。
3. 他利用軌符制作了一張詳細的地圖,幫助我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1. 軌迹(guǐ jì):指物體運動時在空間中留下的路徑。
2. 符號(fú hào):指用作标志或表示的符號。
3. 軌道(guǐ dào):指地面或空間中特定的車輛或物體行駛的通道。
4. 軌迹球(guǐ jì qiú):一種用于記錄和跟蹤物體運動軌迹的設備。
軌迹、路徑、行程
消失、離開、遺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