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軌符的意思、軌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軌符的解釋

古代國家發行的一種借券。《管子·國蓄》:“百乘之國,官賦軌符。” 馬非百 新诠:“軌符謂合於客觀需要之適量借券……其非國家所發行者則不謂之‘軌符’,而但言‘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軌符"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制度、憑證或規範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軌符"指古代用于證明身份、傳達命令或調遣兵馬的符節憑證,通常由竹、木或金屬制成,分為兩半,雙方各執其一,合符後方可生效。其名稱源于"軌"(車轍,引申為法則、規範)與"符"(憑證、标記)的組合,強調符合既定制度或規範的信物功能。例如:

《周禮·秋官·士師》:"凡邦之大事,合軌符以考其信。" 此句說明軌符用于國家重大事務中的身份核驗。

二、曆史演變與制度背景

  1. 周代起源

    軌符制度始見于周代,是早期符節制度的一種形式,用于軍事調遣或行政授權。《周禮》記載其形制為竹制,刻有文字或圖案,需與存根吻合方可執行命令 。

  2. 功能分化

    至秦漢時期,軌符逐漸被"虎符""竹使符"等取代。虎符專用于兵權調動(如杜虎符),竹使符則用于行政傳令,軌符的稱謂不再常用 。

三、語義延伸 隨着制度變遷,"軌符"一詞衍生出抽象含義:

四、現代使用與消亡原因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原因包括:

  1. 符節制度在宋元後徹底消亡,相關詞彙被"印信""文書"取代;
  2. "符"的單字義項(如符合、符號)覆蓋了複合詞需求;
  3. 語言簡化使"軌符"成為曆史專有名詞,僅見于古籍研究。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對"合軌符"制度的注解
  2. 王力《古代漢語·典章制度》對符節演變的考據
  3. 《漢語大詞典》"軌符"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4. 楊寬《戰國史》中符節制度的分類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軌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經濟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軌符指古代國家發行的官方借券,主要用于調節財政或經濟需求。其名稱中“軌”指符合規範,“符”代表憑證,強調其官方性和規範性。


二、文獻出處與解釋

  1. 《管子·國蓄》記載
    “百乘之國,官賦軌符”,表明軌符是國家財政管理工具,用于平衡稅收與經濟需求。
  2. 馬非百的注解
    學者馬非百在《管子新诠》中指出,軌符是“合于客觀需要之適量借券”,僅限官方發行;非官方發行的類似憑證則僅稱“符”。

三、字義解析


四、曆史背景與用途

軌符可能用于調節國家財政收支,例如在稅收不足時發行借券以平衡經濟,類似現代國債的雛形。其設計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經濟調控的早期探索。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管子》原文或馬非百的《管子新诠》。

别人正在浏覽...

哀冊暗盤闇主白接籬寶甕八旗制度背影兒不學無術場私沖撞辍絕彈搊飛土逐肉貢聲光曜過爾浩倨毀誣假竊驚弓積年九點圓九死不悔積羞成怒軍功匡谏蘭渚良佐廉肉煉形陵勁淬砺蛎牆落星茂猷沒白沒黑鳴鸾腦杓子恧恧傾壺秋陸山頂洞人垧野善賞時情失重帥由水堿唐虞之治田家子題外同德協力頭胎宛比亡人牌網軒蜿蜿虵虵無腸公子相國祥祭宵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