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取禽獸的工具,即扣網。《禮記·中庸》:“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 陸德明 釋文:“罟,網之摠名;擭,《尚書》傳雲:捕獸機檻。” 宋 陸遊 《懷昔》詩:“罟擭縱橫真脫命,風波澒洞尚餘威。”
“罟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單字拆解并結合古代文獻推測:
罟(gǔ)
本義指漁網,引申為用網捕魚或捕捉動物的工具。如《孟子》中“數罟不入洿池”,指細密的漁網。
擭(huò)
原指裝有機關的捕獸木籠,後泛指捕捉野獸的器具。《周禮·秋官》記載“擭,柞鄂也”,即利用陷阱或機關捕獸的方式。
合解
“罟擭”可能指古代綜合漁網和陷阱的捕獵工具,或代指捕獵行為。由于該詞極少見于典籍,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考證。若為現代生造詞,可能借古字表達“用網羅與機關捕捉”的意象。
建議:若該詞出自特定文獻,可提供語境進一步分析;若為創作新詞,需明确使用者定義。
罟擭(gǔ hé)是一個古代漢字,意為捕捉、捕獲。它通常用來描述捕捉動物或人類的行為。
罟擭由兩個部首組成:網(網字旁)和者(扌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28。
罟擭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根據古代捕捉方法的象形來表達的。在古代,人們使用帶有細網的陷阱來捉野獸,罟擭就是描繪這種捕捉方式的漢字。
罟擭的繁體字為「罟懲」,字形上加入了額外的部首和筆畫。
在古代,罟擭的字形略有變化,但整體結構保持不變。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簡化。
1. 張罟擭,草木皆獸,山川俱禽。(出自《後漢書·吳興傳》)
2. 他使用罟擭捕獲了許多野獸。(虛構例句)
組詞:罟擭夜行(夜間捕獲)
近義詞:捕捉、捕獲、擒拿
反義詞:釋放、放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