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橘的意思、懷橘的詳細解釋
懷橘的解釋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 。 術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堕地, 術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 術 大奇之。”後以“懷橘”為思親、孝親的典故。 唐 駱賓王 《疇昔篇》:“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清 方文 《題韓孟小母氏卷》詩:“椎牛勿復言,懷橘将安遺。”
詞語分解
- 懷的解釋 懷 (懷) á 思念,想念:懷念。懷舊。懷鄉。懷古。緬懷。 包藏:懷胎。心懷鬼胎。胸懷壯志。懷瑾握瑜。懷才不遇。 胸前:懷抱。抱在懷裡。 心中意:心懷。胸懷。正中(恘 )下懷。耿耿于懷。 安撫:懷柔。
- 橘的解釋 橘 ú 常綠喬木,果實稱“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種子、樹葉、果皮均可入藥:橘紅。橘絡。橘黃色。橘化為枳(喻人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懷橘”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孝道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三國志·吳志·陸績傳》。據記載,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六歲時在九江拜見袁術,袁術以橘子款待他。陸績悄悄将三枚橘子藏在懷中,離開時因跪拜行禮導緻橘子掉落。袁術問其緣由,陸績回答:“欲歸遺母。”袁術聽後大為贊歎。
-
引申意義
故事展現了陸績對母親的孝心,因此“懷橘”被引申為思親、孝親的象征,常用于贊頌子女對父母的關愛與反哺之情。
-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駱賓王在《疇昔篇》中寫道:“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清代方文也有“懷橘将安遺”的詩句,均以此典故表達孝思。
“懷橘”通過陸績藏橘奉母的故事,成為中華文化中孝道的經典意象,常見于詩詞與文獻,用以弘揚親情倫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懷橘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思念橘子。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木,筆畫數為12。該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字描述,用以表示對橘子的思念之情。在繁體字中,懷橘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瑣。懷橘的古字寫法為「懷橘」,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現代用法相同。
以下是懷橘的例句:
1. 我在異國他鄉,常常懷橘思親。
2. 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家人懷橘的日子尤為珍貴。
組詞:懷橘樹、懷橘苗、懷橘子、懷橘香
近義詞:懷念橘子、思念橘子、想念橘子
反義詞:遺忘橘子、淡忘橘子、忘卻橘子
綜上所述,懷橘是一個表達對橘子思念之情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木,筆畫數為12。該詞源自古代文字描述,表示對橘子的思念之情。在繁體字中,懷橘的寫法和現代漢字保持一緻。一些相關的詞語有懷橘樹、懷橘苗等。與懷橘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懷念橘子、思念橘子等,相反的詞語有遺忘橘子、淡忘橘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