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品頭題足的意思、品頭題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品頭題足的解釋

亦作“ 品頭論足 ”。1.指無聊的人隨意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生﹞遙見有女子憇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女起遽去。衆情颠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黑籍冤魂》第二一回:“大家都讚他國色天香,是 蘇小小 關盼盼 一流人物。品頭題足,鬧了一時。”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二:“她們指手劃腳,品頭論足。”

(2).現亦比喻在小節上一味挑剔。如:我們都應當投身到四化建設中大幹一場,不應當站在一邊品頭論足,徘徊觀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品頭題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阿寶》:

“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衆情颠倒,品頭題足,紛紛若狂。”
(描述衆人圍觀女性并對其容貌評頭論足的場景)。


用法演變

  1. 原始語境:多用于形容對女性外貌的輕浮議論,含貶義。
  2. 現代引申:泛指對細節的過度挑剔,如工作中對小問題的苛責。
  3. 近義變體:也作“品頭論足”“評頭論足”,用法一緻。

例句參考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品頭題足

《品頭題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于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問題,過分追求瑣碎細節,而忽視了整體的情況。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品”拆分為“口”、“⺈”兩部分,共4畫;“頭”拆分為“⺈”、 “冂”兩部分,共4畫;“題”拆分為“钅”、“兄”兩部分,共12畫;“足”拆分為“⻊”、“口”兩部分,共7畫。

《品頭題足》一詞源自《論語·學而》:“品其文,則仕宦者辟,舞台則崇。”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于文學作品、演講等細節的處理,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才華和口才。在古代,一個人若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懂得處理瑣碎細節,以及講究禮節等方面的知識與技巧。

《品頭題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品頭題足”,拆分部首和筆畫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品頭題足》一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的區别可能是字形的一些細微調整,但整體上仍可以辨認出同樣的意義。

以下是幾個例句,用于更好理解《品頭題足》的使用:

1. 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從不品頭題足,所以我們總是信任他的判斷。

2. 在解題的時候,不要陷入瑣碎的細節中,要注意把握整體思路,避免品頭題足。

3. 她總是在整理行李時,品頭題足地檢查每個細節,以确保每樣東西都準備妥當。

組詞:品德、頭腦、題材、足迹。

近義詞:過細、瑣碎、繁瑣。

反義詞:一視同仁、浮光掠影、大概而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