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晉 郭璞 《江賦》:“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靈長。”《宋史·禮志十一》:“攷國朝之制,祖宗舊諱二字者,皆著令不許并用。”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戒殺放生》:“要之扶危濟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蟻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現寫作“并”。 劉大白 《看月之群》詩之五:“常人隻能用眼看月,詩人卻能用心看月,看詩人詩裡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並用”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手段等”,強調不同事物在操作層面的協調配合。該詞由“並”(并列)和“用”(使用)構成會意結構,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五經並用”的記載。
在語法功能上,“並用”屬于動詞性短語,常作謂語,後接名詞或動詞短語作賓語,如“圖文並用”“針灸與藥物並用”。其核心語義特征包含三個方面:①行為主體的主動性選擇;②多種元素的共存狀态;③應用場景的協同增效性。
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並用”的語用範圍已從典籍中的政教表述延伸至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例如《中國語文》期刊載文指出,該詞在教育改革語境中特指“傳統教學法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語文現代化進程研究》,商務印書館,2020)。臨床醫學文獻中則常見“中西醫並用療法”的專業表述,強調綜合治療優勢。
權威參考文獻:
“並用”是漢語詞彙,拼音為bìng yòng,繁體寫作“並用”,簡體為“并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同時使用或一起使用兩種或多種事物、方法等。例如“手腳並用”“手腦並用”,均強調不同部分或功能的協同作用。
詞源與古典文獻
該詞曆史久遠,可追溯至《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指金、木、水、火、土五種材料共同被利用。晉代郭璞《江賦》中“五才並用”也延續了這一用法。
現代用法
常見于強調協調性、綜合性的場景,如“軟硬兼施,恩威並用”,表示不同手段結合;或“手腦並用”等成語,提倡身體與智力的協作。
相關擴展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左傳》或漢語詞典中的古典用例。
闇莫頒贈八譯不得了長生天腠理錯刀大民族主義導航倒好兒德高望重點水定在兜心花負壓戆介幹松感應電流顧反姑餘赫炫黃冒環宇惠郵昏逆藉藉荊關驚閨九棘三槐看破紅塵饋薦坤伶萊朱鐐盎廟堂碑柰子花呢喃蓬頭厲齒皮排破頭話淺幦清邁青玄九陽上帝秦越曲江會曲盝如飲醍醐神射石齒世喧事證收敍樞揆舜英束伍令太忙生恬虛瓦圩污糟缃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