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讵期的意思、讵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讵期的解釋

豈料。 清 陳維崧 《述祖德賦》:“詎期千載而還,復得三 張 之號!伯兮嶽嶽,季也觥觥,暨夫仲子,實號三 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讵期”是古典漢語中的複合虛詞,由反诘副詞“讵”與動詞“期”組合而成,其核心語義為“豈能預料”“哪裡想到”,常用于表達事态發展的意外性。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讵”通“巨”“遽”,兼具反诘與否定雙重功能,而“期”作“預料”“期望”解,二者結合構成反問句式,強調現實與預期的強烈反差(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1卷,1993年)。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文,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語境,暗含“讵期重逢”的意外之喜(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在語法功能上,“讵期”既可獨立構成反問句,亦可作為狀語修飾後續謂語,如《資治通鑒》載“讵期賊勢猖獗若此”,凸顯曆史叙事中的突發性轉折(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五)。

從訓诂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注》釋“讵”為“猶豈也”,王引之《經傳釋詞》則指出該詞在遞進複句中具有“況”“何況”的轉接作用(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現代漢語研究中,呂叔湘《文言虛字》将其歸入“意外态”語法範疇,強調其承載的語用預設功能(來源:呂叔湘《文言虛字》201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讵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jù qī,意為“豈料”“哪裡料到”,表示對事情的發生感到意外或出乎意料。

詳細解釋:

  1. 詞義
    “讵”是文言疑問詞,相當于“豈、難道”;“期”指預料、期望。組合後表示“怎會料到”,常用于表達對突發或未預料事件的感慨。例如清代陳維崧《述祖德賦》中“詎期千載而還,復得三張之號”,意為“怎料千年之後,還能重現三張(名士)的聲望”。

  2. 用法特點

    •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文獻,現代漢語較少使用。
    • 常出現在感歎句或轉折語境中,如:“讵期變故突生,原計劃盡毀。”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豈料、不料、孰料
    • 反義詞:如期、果然、意料之中

提示:

如需更多古文用例或具體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學作品(如陳維崧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挨身暗棹白環閉隱不要臉茶油乘屬辭無所假打扮打氣電稿東沼鬥柄斷絶地反辭反樸馮嬺當熊附耳低言概莫能外攻蹂共商國是盥漱回定回見皎白鲸铿九齡軍儲倨曲開關颽潤诳動愧感籬花聆韶面影明區千愁萬恨戕殺巧挴窮城區宙擾怨散段三唐山谷神馳聲習視距屬篇送窮鬼肅景素食讨債徒甲相斃險诨弦外之意嚣騰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