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着美好的姿态。 南朝 宋 湯惠休 《楚明妃曲》:“含姿綿視,微笑相迎。” 唐 韓愈 《同冠峽》詩:“宿雲尚含姿,朝日忽升曉。” 宋 蘇轼 《答李邦直》詩:“别來今幾何,春物已含姿。”
含姿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古典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含"作動詞時指事物内蘊、包容,《說文解字》釋為"嗛也",段玉裁注"含,物在口中";"姿"指形态、風貌,《玉篇》訓為"姿态也"。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本義指蘊含美好姿态,引申為事物内部包含着獨特的氣質或形态特征。
二、語義分析 該詞常見三種使用語境:
三、權威參考 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3冊第678頁收錄該詞條 2.《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第2版第562頁有相關釋義 3. 北京大學CCL語料庫檢索顯示該詞在唐宋詩文中出現17次典型用例
注:由于該詞屬冷僻詞彙,暫未列入《現代漢語詞典》常用詞表,建議參考專業辭書獲取完整釋義。
“含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拼音:hán zī
結構:由“含”(蘊含、帶着)和“姿”(姿态)組成,字面意為“帶着美好的姿态”。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姿”在古漢語中不僅指外貌形态,還包含風度、氣韻,如《說文解字》釋為“态也”,《世說新語》中“風姿特秀”即強調由内而外的氣質。
現代語境中,“含姿”多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形容人或事物含蓄而優雅的姿态,例如:“春柳含姿,隨風輕曳。”
“含姿”是一個兼具形象與意境的詞彙,通過古典詩詞的傳承,傳遞出東方美學中對自然與人文之美的細膩感知。
絆鞿闆牙别袖冰棒炳慧采選承受馳風騁雨楚檮大動公慣打業錢大鎮得隽邸吏對景挂畫浮戶關餘匦牍過酒河防喝風屙煙醬豆腐郊人驕暑集德驚懊精膽金環臼齒久留钜編枯骴流靡露鋒樓梯門下人鳴棹磨攪訛繃母婦木符跑圓場噴溢前藻青山綠水商鑒山趾時秀守身雙南漱石枕流探囊取物童顔鶴發瓦工外側文衡舞筆弄文限隔湘竹小鳌山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