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身的意思、守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身的解釋

[keep oneself flawless;keep one's chastity] 保持自身的節操

守身如玉

詳細解釋

(1).保持品德和節操。《孟子·離婁上》:“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邑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 趙岐 注:“事親,養親也;守身,使不陷於不義也。”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其治官守身,又極謹慎。” 清 薛福成 《書<漢書外戚傳>後》之八:“ 張後 能自全於北宮幽廢之時, 傅後 能自免於椒房默處之日,其守身安命,有足尚者。”

(2).保持童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白萍》:“ 林澹人 , 延平 諸生也,貌姣媚,如好女子…… 林 獨守身如處子,肌片一體,未嘗輕露於人,年十九未娶。”《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男女相愛,本是人情之正,被情絲繫縛,也是有的。但其中十個人裡,一定總有一兩個守身如玉,始終不移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身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核心釋義

指保持自身節操與品行的純潔,尤其強調在道德、倫理層面的自我約束。傳統語境中特指保持貞潔(多針對女性),後擴展為維護人格尊嚴與道德底線。如:

"守身為大事"(《孟子·離婁上》)——将守護自身節操視為人生根本。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

    守護身體不受玷污。《說文解字注》釋"守"為"守官也","身"即軀體,引申為身心整體的持守。

  2. 倫理延伸

    儒家思想中發展為對道德原則的堅守。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強調:"守身者,持守其身使不陷于非禮"。

  3. 現代泛化

    當代用法涵蓋職業操守(如"守身如玉"喻廉潔)、行為規範等廣義自律行為。

三、權威典據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定義:"保持自身節操,不受污染",引《明史·列女傳》"守身若玉"佐證。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保持自身純潔,不做不合禮法的事"。

  3. 《辭源》(修訂本)

    強調其儒家倫理淵源,引《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來源說明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商務印書館1994)、《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及古代經典注疏。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依據學術規範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版本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守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保持自身節操或品德,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保持品德與節操
    源自《孟子·離婁上》:“守身為大”,指人應堅守道德底線,不因外界誘惑而喪失原則。這一含義強調在為人處世中維護自身的高潔品格,如《孟子》趙岐注提到“守身,使不陷於不義也”,即通過自律避免違背道義。

  2. 保持童貞或貞潔
    在傳統語境中,尤其用于形容女性或特定情境下對身體的保護。例如《老殘遊記》中的“守身如玉”,即指保持貞操或純潔的象征。


二、延伸與應用


三、注意事項

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含義:

如需更深入解析,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之勞八太爺長繩系景誠心正意螭駕揣與除次悼懾端門度涉耳纩方書符寶浮辭高啟盥盆寒氊闳雅槐階棘路荒荒患難夫妻踐信角鯉解放後進近倦困具位勘定渴塵萬斛刻劃誇诳雷變理葺鸬鹚號廬第麥候麋鹿志民猷棚攤豈安潛望鏡前文棄親栖神之域絿政去向喪國深思遠慮碩生朔土踏狗尾貪怯通脫外戚聞聲相思蚊市文史相促相桚小會同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