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吏的意思、邸吏的詳細解釋
邸吏的解釋
古代地方駐京辦事機構的官吏。《新唐書·李德裕傳》:“後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 幽州 , 德裕 召邸吏戒曰:‘為我謝 張仲武 , 劉從諫 招納亡命,今視之何益?’ 仲武 懼,以刀授 居庸關 吏曰:‘僧敢入者斬!’”《宋史·劉奉世傳》:“先是,進奏院每五日具定本報狀,上樞密院,然後傳之四方;而邸吏輒先期報下,或矯為家書,以入郵置。”
詞語分解
- 邸的解釋 邸 ǐ 高級官員的住所(現多用于外交場合):官邸。府邸。私邸。 旅舍:客邸。邸店。 停:邸車。 屏風。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邸吏”是古代中國地方行政機構派駐在京城的辦事官吏,主要職責為傳遞地方與中央之間的信息,并協調相關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邸吏指地方州郡在京城設立的辦事機構(如進奏院)中的官吏,屬于地方行政體系與中央溝通的紐帶。其名稱中的“邸”指地方駐京的官邸或辦事處,“吏”即低級公務人員。
-
主要職責
- 信息傳遞:負責将地方文書遞交給中央機構(如樞密院),并将朝廷動态傳回地方。例如《宋史》記載,邸吏需定期将地方“報狀”上報,但存在提前洩露信息或僞造家書的情況。
- 協調事務:協助處理地方與中央的行政對接,如唐代李德裕曾通過邸吏向幽州将領傳達政令。
-
曆史實例
唐代會昌年間,宰相李德裕通過邸吏向幽州将領張仲武施壓,要求禁止逃亡僧人入境,反映了邸吏在政令執行中的橋梁作用。
-
補充說明
邸吏多為無品級或低品級官員,雖地位不高,但因掌握信息渠道,實際影響力較大。其職能類似後世的地方駐京辦人員,但更側重公文傳遞而非行政協調。
以上信息綜合了《新唐書》《宋史》等史料記載,具體制度細節可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邸吏(dǐ lì)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其意思是“邸宅中的官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阝”,表示土地,右邊是“吏”,表示官吏。它的總共有11個筆畫,以“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組合而成。
邸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那個時候人們通常根據職責和地位來稱呼官員。邸吏是邸宅中的官吏,負責管理和維護公共事務。邸吏可以說是古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在維持社會秩序、解決争議和保障人民福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邸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邸吏”。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着很多變化,但邸吏的寫法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這是因為邸吏作為一個常用詞彙,它的形狀和意義沒有太大的變動。
以下是邸吏的例句:
1. 邸吏在邸宅中維護社會秩序。
2. 這位邸吏為人民解決了許多争議。
3. 邸吏負責管理邸宅的日常事務。
組詞:邸吏長、侍邸吏、邸吏學、邸吏隊伍等。
近義詞:官吏、官員、官僚等。
反義詞:百姓、平民、民衆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