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邸吏的意思、邸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邸吏的解釋

古代地方駐京辦事機構的官吏。《新唐書·李德裕傳》:“後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 幽州 , 德裕 召邸吏戒曰:‘為我謝 張仲武 , 劉從諫 招納亡命,今視之何益?’ 仲武 懼,以刀授 居庸關 吏曰:‘僧敢入者斬!’”《宋史·劉奉世傳》:“先是,進奏院每五日具定本報狀,上樞密院,然後傳之四方;而邸吏輒先期報下,或矯為家書,以入郵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邸吏是古代官署中負責文書傳遞、信息溝通的低級官吏,常見于地方駐京機構或中央派駐機構。該詞由“邸”與“吏”複合構成:“邸”原指諸侯朝見天子時的居所,後引申為地方官府在京都設立的辦事處;“吏”指基層公務人員。

曆史職能:

唐代在長安設“進奏院”,其下屬邸吏負責将地方奏章、文書呈遞中央,并傳遞朝廷政令回地方。《新唐書·百官志》記載“諸鎮皆置邸京師,以邸吏主之”(來源:《新唐書》卷四十九)。宋代邸吏還承擔邸報編發,如《宋史·職官志》載“進奏院邸吏,凡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皆傳之四方”(來源:《宋史》卷一六一)。

詞義衍變:

明代後,“邸吏”逐漸泛指官署中處理文書雜務的吏員。《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古代地方駐京辦事機構的屬吏”(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冊)。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及“邸吏之設,所以通上下之情”(來源:《日知錄》卷八),強調其信息樞紐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邸吏”是古代中國地方行政機構派駐在京城的辦事官吏,主要職責為傳遞地方與中央之間的信息,并協調相關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邸吏指地方州郡在京城設立的辦事機構(如進奏院)中的官吏,屬于地方行政體系與中央溝通的紐帶。其名稱中的“邸”指地方駐京的官邸或辦事處,“吏”即低級公務人員。

  2. 主要職責

    • 信息傳遞:負責将地方文書遞交給中央機構(如樞密院),并将朝廷動态傳回地方。例如《宋史》記載,邸吏需定期将地方“報狀”上報,但存在提前洩露信息或僞造家書的情況。
    • 協調事務:協助處理地方與中央的行政對接,如唐代李德裕曾通過邸吏向幽州将領傳達政令。
  3. 曆史實例
    唐代會昌年間,宰相李德裕通過邸吏向幽州将領張仲武施壓,要求禁止逃亡僧人入境,反映了邸吏在政令執行中的橋梁作用。

  4. 補充說明
    邸吏多為無品級或低品級官員,雖地位不高,但因掌握信息渠道,實際影響力較大。其職能類似後世的地方駐京辦人員,但更側重公文傳遞而非行政協調。

以上信息綜合了《新唐書》《宋史》等史料記載,具體制度細節可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竝舍不驗常見鬯然叉燒傳令兵黜官觸機逴優楚人咻大朞調官慸芥對越二輔方底圓蓋防捍風馬不接阜財謠阜康高利劀拭黑鍋畫翟浒浒囫囵個兒将遇良材檢括攪诨精慮矜侉居成忾惜口齒浪拽樂毅論連迹鸬鷀船爐食饽饽率神耐熱内寶鈔局潑墨紫潑天哄掊聚青筋清熟侵蔑瓊琯塞途山朵射擊時隱時見摅忠桃花夫人廷诘慰輯鄉公小溜子西風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