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饴的意思、含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饴的解釋

(1).謂含饴弄孫。饴,饴糖,用麥芽或谷芽之類熬成。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飴遂弄孫之樂。” 清 孫枝蔚 《和韻答郭懷德見贈舉孫》:“含飴歡老婦,題鳳任門牆。”參見“ 含飴弄孫 ”。

(2).謂哺育幼兒。形容親子之情。 清 吳偉業 《題錢黍谷畫蘭》詩之二:“北堂萱草戀王孫,膝下含飴阿母恩。錯認清郎貪卧雪,生兒彊比 魏蘭根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含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饴”指用麥芽或谷芽熬制的糖漿(如饴糖)。因此“含饴”字面意為“含着糖”,常與“弄孫”連用,組成成語“含饴弄孫”,形容老年人享受天倫之樂,晚年悠閑的生活狀态。例如:

    他們退休後莳花種草,含饴弄孫,過得無憂無慮。(來自的例句)

  2. 引申含義
    在古籍中,“含饴”也可指哺育幼兒,表達親子間的溫情。例如清代吳偉業的詩句“膝下含饴阿母恩”,即用此意。

二、文化背景

三、相關擴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含饴的意思

含饴(hány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含有糖果或甜食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含饴的拆分部首為口(kǒu)和⺈。共計12畫。

來源和繁體

含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食物制作過程。在古代,人們用糖封入竹制或木制容器中,形狀類似于今天的糖果。這樣的糖果被稱為“饴”。而含有這些糖果的動作被稱為“含饴”。

繁體字“含饴”的寫法為 “含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含饴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由“囗”和“⺈”組成,其中“囗”代表“口”,表示嘴巴張開的形狀,而“⺈”表示蠶的造型。這種寫法符合含饴的含義:将軟糖放入嘴中。

例句

1. 孩子們都喜歡含饴而入,甜甜的味道讓他們開心不已。

2. 女孩嘴裡含饴,笑得像個小太陽。

組詞

同義詞:含飴、含糖

反義詞:含苦

總結

含饴是一個表示含有糖果或甜食的動作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共計12畫。這個詞源于古代人們将糖果封入容器中的制作過程。繁體寫法為“含飴”,古代字形由“囗”和“⺈”組成。例如,可以用含饴這個詞組織句子表達孩子們喜歡含饴而入、甜甜的味道讓他們開心不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