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頭纛的意思、狼頭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頭纛的解釋

用狼頭作标志的大旗。《隋書·北狄傳·突厥》:“其先國於 西海 之上,為鄰國所滅,男女無少長盡殺之。至一兒,不忍殺,刖足斷臂,棄於大澤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兒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後遂與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 ,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本也。”《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 ,詣 達頭 ,賜以狼頭纛。” 胡三省 注:“ 突厥 之先,狼種也,子孫為君長,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本也。” 清 趙翼 《偶閱<汴梁雜詩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補其缺》詩之六:“領得狼頭纛一枝,仍容守 汴 建朝儀。”亦作“ 狼纛 ”。《新唐書·回鹘傳上》:“﹝可汗﹞與 子儀 會 呼延谷 ,可汗恃其彊,陳兵引 子儀 拜狼纛而後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狼頭纛(或作“狼纛”)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旗幟标志,其含義可從詞義、曆史背景及文化象征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狼”:指旗幟上的圖騰圖案,以狼首為标志。
    • “纛”(dào):古代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常為統帥象征。

      合稱即“飾有狼頭圖案的軍旗”,代表軍事統帥權。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狼纛”特指突厥、回鹘等遊牧民族可汗所用旗幟,象征最高權力。《辭海》補充其為“突厥汗國儀仗旗幟,以狼頭為飾,示勇猛與權威”。


二、曆史淵源

  1. 突厥汗國的标志

    據《新唐書·突厥傳》載,突厥可汗“建狼頭纛,志不忘本”,因傳說其先祖為狼所生,故以狼為部落圖騰,纛旗兼具族源認同與王權象征。

  2. 軍事與政治功能

    狼頭纛在戰争中作為指揮旗,可汗親臨戰場時豎立,以凝聚部衆。《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稱:“突厥以狼頭纛號令諸部,見纛如見可汗”。


三、文化象征

  1. 圖騰崇拜的體現

    狼在草原文化中被視為勇猛、智慧的化身。狼頭纛既是對狼圖騰的崇拜,也暗喻領袖如狼統領族群,契合遊牧民族的生存哲學。

  2. 權力傳承的符號

    據學者考證(如林幹《突厥史》),狼頭纛的授予代表汗位正統性。新可汗即位需獲舊纛,方被各部承認,類似中原“傳國玉玺”。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典“狼纛”詞條(www.zdic.net/hans/狼纛
  2. 《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突厥傳
  4.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林幹《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網絡擴展解釋

“狼頭纛”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一種軍旗,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狼頭纛”指以狼頭為标志的大旗,主要用于突厥、回鹘等部落的軍事或儀式場合。“纛”(dào)即古代軍隊中的大旗,而“狼頭”則源于遊牧民族的圖騰崇拜。其名稱直接體現了旗幟的形制和文化象征。

2.起源與傳說

根據《隋書·北狄傳·突厥》記載,突厥祖先曾遭滅族,僅存一男孩被母狼哺育存活,後與狼結合繁衍後代,形成部落。為紀念這一起源,突厥在牙帳(首領駐地)樹立狼頭纛,象征“不忘本”。這一傳說成為狼頭纛的核心文化背景。

3.文化象征意義

狼在遊牧文化中代表勇猛、團結和生存智慧,狼頭纛因此成為軍隊威嚴與戰鬥力的象征。例如,唐代回鹘可汗會見郭子儀時,要求其先拜狼纛以示尊重,可見其政治與軍事地位。

4.曆史記載與考古證據

5.其他相關名稱

“狼頭纛”亦作“狼纛”,兩者含義相同,常見于不同史書對同一事物的記載。


若需進一步了解狼圖騰在遊牧民族中的演變,可參考《隋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查看網頁中的詳細案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雅半山亭博鬻赤靈怆然炊金馔玉唇喙竄據獃氣單條電磁叮鈴讀鞫扼腕抵掌伐柯藩臣翻耕煩細高素耿絜狗肉上不得台盤涵察和衷共濟花噪将仲子假貣急功近利蠲減雷矢臨江仙路皷滿谷滿坑謾切門捆默寫女客瞥視器世間起羞肉搏戰賞地燒胤識辯石蜠使署屬讀疏内書帕缌免四緻宿寇擡寫跳蹼蛈母頹裂土塗外源河委令巫馬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