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溫恭的意思、溫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溫恭的解釋

溫和恭敬。《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孔穎達 疏:“溫和之色,恭遜之容。”《詩·商頌·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北史·王傑王勇等傳論》:“夫文士懷溫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禀剛烈之資,其弊也敢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勾踐 内懷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溫恭”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品性修養的複合詞,由“溫”與“恭”二字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溫”指性情柔和、不激烈,如《論語·述而》中“子溫而厲”;“恭”意為謙遜有禮,如《禮記·曲禮》載“君子恭敬撙節”。兩字合稱“溫恭”,形容為人溫和而恭敬的态度,強調内外兼修的禮儀風範。

從詞源學角度,《辭源》指出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商頌·那》:“溫恭朝夕,執事有恪”,描述商代祭祀時主祭者日夜保持溫和恭敬的姿态,後引申為君子待人接物的修養準則。漢代《說文解字注》進一步分析字形結構:“溫從水,昷聲,本義為水溫;恭從心,共聲,本義為肅敬”,二字通過比喻義組合,形成品德層面的抽象含義。

現代語言應用中,“溫恭”常用于書面語,如錢鐘書《圍城》描寫方鴻漸“溫恭有禮卻不失鋒芒”,體現人物性格的複雜性。近義詞包括“謙恭”“溫良”,反義詞則有“倨傲”“粗暴”等。此詞在傳統文化典籍中出現頻率較高,如《尚書·舜典》載“浚哲文明,溫恭允塞”,被曆代注疏視為理想人格的典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溫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n gōng,其核心含義為溫和恭敬,形容待人接物時既态度謙和又保持敬意。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籍引用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文化内涵

總結來看,“溫恭”不僅描述外在的謙遜态度,更蘊含中華文化中對内在修養的重視。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尚書》《詩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被酒碧幌鷩衣踣河逋讁剗舊謀新超轶絕塵楚歌之計寸關尺倒惑頓楊飯飼霏霏伏路搞小動作公開審理關營刮肉鼓智猴查慧照繭盎家宅精汰禁阍金醅盡忠報國九世仇九玄狼狗樂跎跎斂剝磷酸鹭鸶藤甍棟女郭棚頭撇末皮軒千叟宴青鴛瓦泉源上旅水球四面出擊死死私易填隘天甲經團圝頽零涒鄰外僑尪弱橡飯菁羹相提而論相下消承犀分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