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恭的意思、溫恭的詳細解釋
溫恭的解釋
溫和恭敬。《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孔穎達 疏:“溫和之色,恭遜之容。”《詩·商頌·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北史·王傑王勇等傳論》:“夫文士懷溫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禀剛烈之資,其弊也敢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勾踐 内懷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
詞語分解
- 溫的解釋 溫 ē 不冷不熱:溫帶。保溫。降溫。溫泉。溫和。溫床。 性情柔和:溫柔。溫存(撫慰體貼)。溫情。溫順。溫靜。溫良。溫文爾雅。 稍微加熱:把酒溫一下。 複習:溫習。溫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 暖
- 恭的解釋 恭 ō 肅敬,謙遜有禮貌:恭敬。恭謹。恭候。恭維。恭賀。打恭(拱揖)。洗耳恭聽。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溫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n gōng,其核心含義為溫和恭敬,形容待人接物時既态度謙和又保持敬意。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溫和:指性情或态度不嚴厲、不激烈,給人以親切感;
- 恭敬:指言行舉止尊重他人,體現禮貌與謙遜。
兩者結合,強調内外兼修的謙和與莊重。
2.出處與典籍引用
- 最早見于《尚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孔穎達注解為“溫和之色,恭遜之容”。
- 《詩經·商頌·那》中也有“溫恭朝夕,執事有恪”的記載,描述古人日常行事的恭敬态度。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對長輩、上級或正式場合的尊敬态度,如“溫恭讓學,做人的根本”。
- 也可指表面謙遜但内心另有意圖的情況,如《東周列國志》中勾踐“外飾溫恭之貌”的描寫。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謙恭有禮、溫文爾雅;
- 反義詞:傲慢無禮、盛氣淩人。
5.文化内涵
- 古代強調“溫恭”是文士應具備的品德,但《北史》也指出過度溫恭可能導緻懦弱,需與剛毅平衡。
總結來看,“溫恭”不僅描述外在的謙遜态度,更蘊含中華文化中對内在修養的重視。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尚書》《詩經》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溫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溫恭》指的是态度溫和而恭敬有禮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溫恭》的部首是水,共有13劃。
來源
《溫恭》的出處是《周易·乾卦·六三》:“溫、敦也。恭、母也。”意為心情溫和親近,行為恭敬敦厚。
繁體
《溫恭》的繁體字為「溫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溫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例如,在篆書時期,溫恭寫作「溫恭」。
例句
1. 他對待長輩總是溫恭有禮。
2. 她的溫恭舉止給予他們深刻的印象。
組詞
溫文爾雅、溫和、溫暖、溫順、恭敬、恭而有禮
近義詞
溫和、恭謹、恭順、恭敬、和藹
反義詞
粗魯、傲慢、冷漠、無禮、粗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