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含饴弄孙。饴,饴糖,用麦芽或谷芽之类熬成。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飴遂弄孙之乐。” 清 孙枝蔚 《和韵答郭怀德见赠举孙》:“含飴欢老妇,题凤任门墙。”参见“ 含飴弄孙 ”。
(2).谓哺育幼儿。形容亲子之情。 清 吴伟业 《题钱黍谷画兰》诗之二:“北堂萱草恋王孙,膝下含飴阿母恩。错认清郎贪卧雪,生儿彊比 魏兰根 。”
“含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饴”指用麦芽或谷芽熬制的糖浆(如饴糖)。因此“含饴”字面意为“含着糖”,常与“弄孙”连用,组成成语“含饴弄孙”,形容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晚年悠闲的生活状态。例如:
他们退休后莳花种草,含饴弄孙,过得无忧无虑。(来自的例句)
引申含义
在古籍中,“含饴”也可指哺育幼儿,表达亲子间的温情。例如清代吴伟业的诗句“膝下含饴阿母恩”,即用此意。
含饴(hány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含有糖果或甜食等。
含饴的拆分部首为口(kǒu)和⺈。共计12画。
含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食物制作过程。在古代,人们用糖封入竹制或木制容器中,形状类似于今天的糖果。这样的糖果被称为“饴”。而含有这些糖果的动作被称为“含饴”。
繁体字“含饴”的写法为 “含飴”。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含饴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由“囗”和“⺈”组成,其中“囗”代表“口”,表示嘴巴张开的形状,而“⺈”表示蚕的造型。这种写法符合含饴的含义:将软糖放入嘴中。
1. 孩子们都喜欢含饴而入,甜甜的味道让他们开心不已。
2. 女孩嘴里含饴,笑得像个小太阳。
同义词:含飴、含糖
反义词:含苦
含饴是一个表示含有糖果或甜食的动作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共计12画。这个词源于古代人们将糖果封入容器中的制作过程。繁体写法为“含飴”,古代字形由“囗”和“⺈”组成。例如,可以用含饴这个词组织句子表达孩子们喜欢含饴而入、甜甜的味道让他们开心不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