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賢明善良。《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雲歌三》:“遷于賢善,莫不鹹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信度國》:“其有精勤賢善之徒,獨處閑寂,遠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證聖果。” 唐 元稹 《唐故建州浦城縣尉元君墓志銘》:“夫人 濮陽 吳氏 ,賢善恭幹。”
(2).指賢明善良的人。 唐 元稹 《授孟子周太子賓客制》:“聞匹夫之愛其子者,猶求明哲為之師,賢善為之友,而況乎羽翼元子,賓遊東朝,非舊德耆年,孰副茲選?”
“賢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具備德行與智慧,且心地善良。該義項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代指具有上述品質的個體,常見于古代文人的表述:
該詞在現代多用于姓名或文學表達,如名字“賢善”寓意品德高尚、才智出衆。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德才兼備”與“良善品性”,體現了傳統文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賢善(xián shàn)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意思是有智慧、有才德,行為品德優良的人。
賢:從“貝”部首,由“貝”字旁和“㐭”字旁組成,共7畫。
善:從“口”部首,由“口”字旁和“一”字旁組成,共12畫。
《貞觀政要》是唐代宰相魏征所著的一部政論書,其中有“賢善”四字,成為成語。繁體字為「賢善」。
在《說文解字》中的古代漢字寫法中,「賢」字的形狀更接近「賢」的繁體字寫法。
他是個賢善的人,受到大家的愛戴。
賢人、賢明、賢能
賢良、賢達、賢明
愚蠢、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