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畢;完了。《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誅 陵 老母妻子了手,所司奏表於王。”《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 秋胡 辭母了手,行至妻房中。”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既是招了也,外郎着他畫字,将枷來下在死囚牢裡,等府尹相公下馬,判個斬字,便是了手。”
(2).結局。《紅樓夢》第十九回:“我們一家子都在别處,獨我一個人在這裡,怎麼是個了手呢?”
(3).猶高手。 明 李贽 《答澹然師》:“ 慈湖 ( 楊慈湖 )於 宋 儒中獨為第一了手好漢,以屢疑而屢悟也。”
“了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用法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了手”在方言中(如、2、4)表示“(事情)辦完、了結”,常用于口語表達。例如:
“隻要這件事一了手,我就立刻動身。”
動作完成
也可指具體動作的結束,如“松開了手”“關掉手機電源”(、4例句)。
完畢、結束
見于元曲、《敦煌變文集》等古籍,如:
“誅陵老母妻子了手,所司奏表於王。”(、7)
結局、結果
《紅樓夢》中引申為事情的最終狀态:
“怎麼是個了手呢?”()
高手、能人
明代李贽曾用“了手”形容技藝高超者(),但此用法較少見。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4、6、7等來源。
了手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在漢語中有着多種含義。首先,了手可以指一個人或者團隊完成了某項工作或任務,表示已經做到了某種程度或達到了預定目标。其次,了手還可以指一個人熟練地掌握了某種技能、手藝或者技術,表示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
了手這個詞的部首是了并且沒有偏旁,它的筆畫數為2。了手在漢字中的來源與它的字形有關。漢字的字形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所變化。在古代,了手的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它的右邊是由一把刀和一隻手的象形組合而成,形象地表示了掌握和使用刀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了手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差異。它的字形保留了古代的特點,右邊的部分看起來更像一把劍而不是刀,并且右邊的撇勢也略有不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了手也不例外。在古代,了手的寫法較為繁瑣,包括複雜的勾畫和結構。由于漢字寫法的演變和簡化,現代的了手變得更為簡潔,易于書寫。
以下是一些關于了手的例句:
了手的組詞有了解、了卻、手藝等。了解表示掌握了某種知識或情況;了卻表示完成了某件事情或了結了某種關系;手藝表示熟練掌握的技能或者手工藝。
了手的近義詞有熟練、精通、獨到等,它們都表示掌握了某種技能或知識的程度。
了手的反義詞有生手、生疏、生搬硬套等,它們表示還沒有掌握某種技能或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