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繼承和發揚。《後漢書·皇後紀序》:“所以能述宣陰化,修成内則。”
(2).闡述;闡揚。《隋書·音樂志下》:“清廟歌辭,文多浮麗,不足以述宣功德。”
“述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繼承和發揚
指對前人思想、文化或功業的傳承與弘揚。例如《後漢書》提到“述宣陰化,修成内則”,強調對傳統禮儀的延續與推廣。
闡述與闡揚
側重通過語言或文字進行深入解釋和傳播,如《隋書》指出“清廟歌辭不足以述宣功德”,說明文字需更清晰地表達功績。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強調對文化、制度或思想的系統性傳承與闡釋,如古代禮法沿革、經典文獻解讀等。
以上内容綜合了《後漢書》《隋書》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述宣》(shù xuā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表達和宣揚。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言辭或文字的表達方式。
根據《康熙字典》,《述宣》由兩個部首組成:
1. 《言部》(yán bù):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
2. 《川部》(chuān bù):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
根據筆畫順序,《述宣》共有11劃。
《述宣》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它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
在繁體字中,《述宣》的寫法為「述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多種不同的《述宣》寫法。其中一種寫法為「說宣」。
1. 他以生動的語言和深情的表達,成功地述宣了自己的觀點。
2. 這篇文章用簡潔明了的叙述方式,宣傳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1. 宣傳述制:指通過宣傳手段表達和傳達制定的政策或具體事項。
2. 表述:指以言語或文字形式陳述和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或事實。
宣揚、宣布、宣告、宣傳。
隱瞞、保密、隱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