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襚的意思、含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襚的解釋

古喪禮,以珠玉納死者口中曰“含”,以衣衾贈死者曰“襚”。《周禮·天官·小宰》:“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鄭玄 注:“口實曰含,衣服曰襚。”《禮記·雜記下》:“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臨,皆同日而畢事者也。” 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自含襚至於蔔竁,皆仁人之賻焉。”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吉兇典制·含襚》:“凡始死,以珠玉實口中曰含,以衣衾贈死者曰襚。襚,即今俗謂搭衣架是也。” 清 無名氏 《帝城花祥·韻香傳》:“及其卒也,斂手足形,幾不能備含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含襚”是古代喪禮中的兩個儀式,具體解釋如下:

1. 含
指将珠、玉、米等物品放入死者口中。這一儀式源于“飯含”之禮,象征讓逝者在死後世界不饑不寒,也體現了對亡者的尊重。《周禮·天官·小宰》中提到“口實曰含”,鄭玄注解進一步說明其形式與意義。

2. 襚
指贈送給死者的衣衾(衣服和被褥)。古人認為需為逝者備齊衣物,以便其靈魂在另一世界使用,屬于“贈喪”的重要環節。

綜合含義
“含襚”合稱代指古代喪葬禮儀中安頓遺體的核心步驟,包含物質供奉與精神慰藉的雙重功能。該詞常見于《周禮》等典籍,反映了先秦時期對喪葬的規範化禮制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含襚:一個古老漢字的含義、構造和用法

含襚(hán huǐ)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衣”是左邊的部首,而“玄”是右邊的部首。它包含了九個筆畫。作為一個動詞,含襚表示“包裹着玄奧的事物或内容”。作為一個名詞,它指代或暗示着神秘、深奧或難以理解的内容。

含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如《史記》、《左傳》等。在這些文獻中,含襚通常被用來形容謎語、謎面、以及隱含着某種奧秘、哲理或真理的箴言。在古代文人士子中,含襚通常被視為一種高雅的表達方式,并被廣泛運用于文學創作之中。

在繁體字中,含襚的寫法保持不變。然而,在簡體字改革過程中,含襚被拆分為兩個不同的字,即“含”和“褟”。這樣的拆分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書寫這個詞,但也遺憾地喪失了含襚作為一個整體形象所享有的獨特韻味。

古時候,含襚的漢字寫法更加複雜。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含襚最早的寫法為“襓”,由“衣”和“雲”兩個部首組成,并且包含了十二個筆畫。此後,經過多次演變,包括删減筆畫和修改部首位置等,最終形成了現代含襚的字形。

以下是幾個使用含襚的例句:

1. 這幅畫中的含襚意味深長,讓人很難抓住其全部内涵。

2. 這位詩人的作品中充滿着含襚和哲理,讀來令人陶醉。

3. 花瓶上刻着一行含襚的詩句,引人深思。

一些與含襚相關的詞彙:

1. 謎面、謎語、箴言:這些詞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包含着謎題、隱喻或哲理的内容。

2. 玄妙、深邃、晦澀:這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含襚所指的神秘、難以理解的性質。

3. 顯而易見、明白、淺顯:這些詞語則代表相反的概念,即與含襚相反的内容,易于被理解和解讀。

總之,含襚是一個古老而富有韻味的漢字,代表着某種神秘、深奧的事物或内容。它在古代文學中被廣泛使用,并在現代繼續發揮着表達情感和思想的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