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路。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二折:“這裡線也似一條直路,怕他迷了道兒?”《紅樓夢》第一一六回:“ 寶玉 一見,悲喜交集,便説:‘我一個人走迷了道兒,遇見仇人,我要逃回,卻不見你們一人跟着我。’” 老舍 《二馬》第一段二:“河岸上還沒有什麼走道兒的,河上的小船可是都活動開了。”
(2).辦法;門路。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一折:“好道兒,他丢了我就去了。”《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説猶未了, 鄭夫人 腹痛,一陣緊一陣。老尼年踰五十,也是半路出家的,曉得些道兒,問道:‘奶奶這陣痛,到像要分娩一般?’” 許地山 《危巢墜簡·解放者》:“‘有能救她的道兒,我自然得走……’他說着,伸伸懶腰,打個哈欠,站立起來。”
(3).圈套;詭計。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看我姐姐,在我行也使這般道兒。” 王季思 校注:“道兒,詭計也。”《水浒傳》第六二回:“ 薛霸 道:‘莫要着你道兒,且等老爺縛一縛。’” 葉聖陶 《城中》:“人家說他們一聲熱心教育,這就着了他們的道兒,無形中為他們當鼓吹手了。”
(4).事兒;玩意兒。《水浒傳》第一○四回:“ 王慶 思想道:‘俺自從吃官司到今日,有十數個月,不曾弄這個道兒了。’”
“道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道路、路徑
本義指具體的道路,常見于北方方言。例如《紅樓夢》中寶玉迷了“道兒”,老舍作品《二馬》描述河岸“走道兒的”。這一含義也引申為抽象的人生道路或方向。
方法或門路
指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技巧,如元代《酷寒亭》中“好道兒”表示可行辦法,《警世通言》提到老尼“曉得些道兒”指掌握接生經驗。
圈套或詭計
含貶義,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西廂記》描述“使這般道兒”指設計計謀,《水浒傳》中“莫要着你道兒”警示提防陷阱。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地區引申為“事情”或“事物”,如《醒世恒言》中“做這道兒”指特定行當,現代方言中也可形容事物風格(如“這道兒菜很特别”)。
提示:該詞多用于口語和文學,現代普通話中較少使用,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考證具體文獻中的含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