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氓的意思、天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氓的解釋

天之生民。黎民百姓。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茲土雖遠京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人。” 宋 梅堯臣 《送萬州武甯段尉》詩:“彼方路艱遠,其民亦天氓。餒之則為盜,非是惡厥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氓"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天"

    指自然賦予或君王權威,如《說文解字》釋為"颠也,至高無上"(中華書局,1963)。

  2. "氓"

    本義指流民,《說文解字》注:"氓,民也",段玉裁補充"自他歸往之民則謂之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二、典籍用例

  1. 指代百姓

    唐代柳宗元《貞符》雲:"積大亂至于隋氏,……故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惟人之仁,匪祥于天;匪祥于天,茲惟貞符哉!未有喪仁而久者也,未有恃祥而壽者也。商之王以桑谷昌,以雉雊大,宋之君以法星壽,鄭以龍衰,魯以麟弱,白雉亡漢,黃犀死莽,惡在其為符也?是不然。夫桑谷者,野草也;雉雊者,鳥鳴也……"(《柳宗元集》卷一,中華書局1979年版)。文中"天氓"與"黎庶"互文,指普通民衆。

  2. 強調自然屬性

    明代《永樂大典》引《唐語林》載:"天氓如草,王者牧之",凸顯民衆如自然草木般依存于君主統治(影印本卷12043)。

三、現代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1986)歸納為:

天氓(tiān méng)

古代指普通百姓,尤強調其自然生存狀态與受統治的屬性。

例證:唐·柳宗元《貞符》:"積大亂至于隋氏,……故受命不于天于其人。"

四、語義演變

該詞在清代後逐漸少用,現代漢語中已被"平民""民衆"等替代,但古文獻中仍保留其雙重意涵: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
  4. 《永樂大典》(中華書局影印本)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

網絡擴展解釋

“天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iān mé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天之生民”,即黎民百姓。該詞由“天”(象征至高地位)和“氓”(指平民)組成,原指天子管轄下的普通民衆,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唐代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提到:“吾等亦天氓”;
    • 宋代梅堯臣詩中寫道:“其民亦天氓”。
  2. 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如)提到“天氓”可引申為“專橫跋扈之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柳州羅池廟碑》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稱褒臭老九垂球疵齾從速大道曲帶持帝子蛾眉曼睩分賬浮骖覆溺覆盆符契符旨幹譽谷牙黑點紅豔環烴賄庇翚矯晖映箋彩急腳子警聯經世之才酒甕子祭文闚問蠟扡量劑柳士師旅枕滿天星鬥沒分撚須挪窩兒盤泊千鈞一發魌頭裘領羣族任重道悠人自為政日旰忘食神武時不常素褐素英陶煉通窮頭童齒豁徒居挖洞違患尾頁憸柔弦鞉霞缛雲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