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含襚的意思、含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含襚的解释

古丧礼,以珠玉纳死者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周礼·天官·小宰》:“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郑玄 注:“口实曰含,衣服曰襚。”《礼记·杂记下》:“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自含襚至於卜竁,皆仁人之賻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含襚》:“凡始死,以珠玉实口中曰含,以衣衾赠死者曰襚。襚,即今俗谓搭衣架是也。” 清 无名氏 《帝城花祥·韵香传》:“及其卒也,敛手足形,几不能备含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含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专指古代丧葬礼仪中的两种重要仪式:“含”与“襚”。其核心含义如下:

  1. “含”的含义

    指在逝者口中放置珠、玉、米、贝等物品的仪式,称为“饭含”。此礼源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仍需饮食。《周礼·地官·舍人》郑玄注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皆四升实者。”不同身份等级所用物品有别,旨在使逝者口中不虚,象征在另一世界得享供养。此俗早见于商周时期,如安阳殷墟墓葬中即发现含玉现象。

  2. “襚”的含义

    指为逝者穿戴或覆盖衣物的仪式。《说文解字》释:“襚,衣死人也。”亲友向逝者赠送衣物(称“致襚”),由专门人员为逝者更衣入殓。《仪礼·士丧礼》详细记载了襚衣的流程与规范,包括衣裳的材质、层数及覆盖顺序,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思。

  3. “含襚”的合称与礼制意义

    “含襚”作为整体概念,代表丧礼初期的关键环节。《礼记·杂记上》载:“诸侯相襚……含者执璧将命”,说明含礼与襚礼常相伴进行。其意义在于:

    • 精神寄托:通过实物表达生者对亡者的侍奉与缅怀;
    • 身份象征:所用物品的规格严格对应逝者社会地位,如《清史稿》规定皇帝含用明珠,公侯伯含用玉;
    • 伦理体现:是儒家“慎终追远”孝道思想的实践。
  4. 历史演变与现代消亡

    含襚之礼盛行于先秦至汉代,唐宋后逐渐简化。随着丧葬习俗变革及现代殡葬制度推行,这一古礼已不再实践,仅作为历史文化概念存在于文献中。其细节可通过《仪礼》《礼记》及历代典制类文献(如《通典》)考证。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含”“襚”词条释义;
  2. 《仪礼·士丧礼》《礼记·杂记》相关章节;
  3. 《周礼》郑玄注疏;
  4. 《清史稿·礼志》丧仪记载;
  5. 考古学报《殷墟玉器与商代丧葬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含襚”是古代丧礼中的两个仪式,具体解释如下:

1. 含
指将珠、玉、米等物品放入死者口中。这一仪式源于“饭含”之礼,象征让逝者在死后世界不饥不寒,也体现了对亡者的尊重。《周礼·天官·小宰》中提到“口实曰含”,郑玄注解进一步说明其形式与意义。

2. 襚
指赠送给死者的衣衾(衣服和被褥)。古人认为需为逝者备齐衣物,以便其灵魂在另一世界使用,属于“赠丧”的重要环节。

综合含义
“含襚”合称代指古代丧葬礼仪中安顿遗体的核心步骤,包含物质供奉与精神慰藉的双重功能。该词常见于《周礼》等典籍,反映了先秦时期对丧葬的规范化礼制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世盗名板帐嶓冢草辫车水马龙愁红惨绿春草促令胆意垫圈丢番丢尽脸面凤念焚黄富治告珠玉海沿子横豪黄雏黄荆杖火抓讲动记不真阶牒金缕衣谲狯慨慨涝朝两头和番凛严鸾钗逻逼騄骐禄星履霜之戒盲动主义马商猛健麋躯泥坯牛溲驽痾朴学情赏人之子三星约撒暂山果使心别气属妇松凫檀舆韬光用晦条白踢蹋踢秃秃魏强祫尝翔走衔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