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監守印信。《舊唐書·職官志二》:“凡施行公文應印者,監印之官考其事目無差,然後印之。”《舊唐書·職官志三》:“録事掌監印勾稽。” 唐人 《金陵春夢》第十四回:“ 林森 當了十二年的國府主席,始終沒有一點實權,自嘲為‘監印官’。”
(2).監督印刷。 宋 歐陽修 有《聖俞在南省監印進士試卷有兀然獨坐之歎因思去歲同在禮闱慨然有感兼簡子華景仁》詩。
監印,指監督或掌管印章使用的行為或職務。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監”與“印”組合而成,其中“監”含監察、管理之意,“印”即印章,合指對印章行使權力的過程。曆史上監印多為官職,如唐代設“監印官”,負責文書用印的審核與登記,見《新唐書·職官志》記載的中央機構職能劃分。
現代語境中,監印延伸為對公章使用的合規性監督。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印章管理辦法》規定,單位需指定專人監印,确保用印符合法定程式。在文獻學領域,監印亦指鑒别古籍印章真僞的學術研究,如王國維《觀堂集林》中提及通過監印考證書畫年代。
“監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監守印信(官職職能) 指古代官職中負責管理、核驗官方印章的職責。根據《舊唐書》記載,唐代實行公文用印制度,監印官需審核公文内容無誤後方可蓋章。例如:
二、監督印刷(事務職能) 指對印刷過程或出版物内容的監管。宋代歐陽修在《聖俞在南省監印進士試卷...》詩中提到的“監印”,即指監督科舉試卷印刷的職務。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曆史行政術語,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古代職官制度或文獻印刷管理時仍具研究價值。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對出版物的内容審查”,屬于詞義擴展(參考、4,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原始核心含義)。
拔都邦宰比屋乘肩寵顧翠螺村部寸地峨眉寶光返邪歸正風禾盡起風奇搞小動作給數蚼蠋猓猓過午不食寒華摦大花柳人家黃齑白飯環蝕狐精尖峭寂曆金針菜僦邸爵號劇賞空盡褲包腦兩靈論能蘿月路由單磨隔漂淫批覽譜氏齊聖廣淵湫顧秋搜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日旦榮懷賽祀閃電示人霜霰疏節櫯材通紙窪坎瓦罂尾聯聞一知十五鸠縣斷小獲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