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遑安的意思、遑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遑安的解釋

安閑;安逸。 晉 束晳 《補亡詩·南陔》:“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前蜀 杜光庭 《衆補修三會醮詞》:“臣等數年以來,於下會之日,共申祈醮,以罄焚修,昨日迫於塵緣,偶過佳節,中心憂惕,不敢遑安。” 元 揭傒斯 《送孫志言遠遊》詩:“志士遊四海,豈拘名利牽, 孫子 三十餘,懷策靡遑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遑安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遑”和“安”兩個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沒有閑暇時間享受安甯,強調因事務繁忙或形勢緊迫而無暇顧及安逸的生活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指閑暇、空閑。《說文解字》釋為“急也”,引申為“匆忙、無暇”。常見于“不遑”(來不及)、“何遑”(哪有時間)等詞中,如《詩經·小雅·小弁》:“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08頁)。

  2. 意為安定、安甯。《爾雅·釋诂》注:“安,靜也。”如《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頁)。

二、複合詞義

遑安的整體意義為:

因事務繁忙或處境緊迫而無暇安居,無法享受平靜生活。常用于描述身負重任者或動蕩環境中的狀态,隱含“奔波勞碌”之意。

例:

三、語用與語境

  1. 古典文獻用例

    多見于史書、奏章,如《後漢書·光武帝紀》:“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慎一日,未遑安息。”體現帝王憂心國事、不敢懈怠的責任感。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後漢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保留于成語“不遑甯處”(無暇安甯)或書面語中,強調忙碌狀态下的身心疲憊。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564頁)。

四、關聯詞辨析

“遑安”凝練表達了傳統語境中因責任或壓力而犧牲個人安甯的生存狀态,具有鮮明的文化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遑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遑安”讀作huáng ān,意為安閑、安逸。其中“遑”本指閑暇,“安”指安定,組合後強調一種閑適無憂的狀态。

2.詞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束晳的《補亡詩·南陔》:“眷戀庭闱,心不遑安。”,表達因牽挂家人而無法安心的情感。後多用于文言或文學語境,如唐代杜光庭的《衆補修三會醮詞》中“不敢遑安”,體現因事務繁忙或内心憂慮而無暇安逸的狀态。

3.現代例句

4.近義詞

安閑、安逸、閑適(需注意語境差異,“遑安”多含“無暇享受安閑”的被動意味)。

5.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作品或仿古表達中,日常交流多用“安閑”“悠閑”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補亡詩》或前蜀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匝版國彪發薄利層台春月柳處業竄犯寸關尺道殣相望玎當笃深梗調鲠諒旱秧田火田夥子兼及交兌交輝解嘲進稿驚吪涓塵巨年了岸量币連莊會臨紙龍井縷闆緑毛馬拐沒顔落色明察明斯克冥郁木樁潘張左束披索情感曲不離口确查擾叛稔慝散散兒纔可社公雨甡甡四嶽踏蹴他媽帖子詞頹息為德不終為許碔砆武科獻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