傫如喪狗的意思、傫如喪狗的詳細解釋
傫如喪狗的解釋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語本《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適 鄭 ,與弟子相失, 孔子 獨立郭東門……纍纍若喪家之狗。” 裴骃 集解引 王肅 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纍然而不得意。 孔子 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纍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漢 焦贛 《易林·小過之歸妹》:“失恃無友,嘉福出走,傫如喪狗。”
詞語分解
- 傫的解釋 傫 ě 捆縛。 〔傫傫〕古同“累累”,頹喪。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喪狗的解釋 喪家之狗。 漢 焦贛 《易林·解之坎》:“失恃無友,嘉禍出走,傫如喪狗。” 宋 蘇轼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惘惘可憐真喪狗,時時相觸是虛舟。” 明 唐順之 《登常山山亭次壁間韻》之一:“憂時
網絡擴展解釋
“傫如喪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
lěi rú sàng gǒu
釋義
形容人因失意、不得志而精神頹喪、疲憊萎靡的狀态。其中“傫”同“累”,表示頹喪、疲憊之意,“喪狗”比喻失去主人庇護的流浪狗,整體強調落魄失意的形象。
出處與典故
源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鄭國與弟子失散,獨自站在城門口。路人形容他“累累若喪家之狗”(頹喪如無家可歸的狗)。裴骃集解引王肅注:“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
此典故既體現孔子的奔波困頓,也暗喻亂世中理想難以實現的境遇。
近義詞
失魂落魄、萎靡不振
反義詞
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用法與例句
- 語法:多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或自嘲。
- 例句:他創業失敗後,整日傫如喪狗,閉門不出。
補充說明
“傫”在《廣雅》中解釋為“勞也”,《老子》中“傫傫兮若無所歸”進一步印證其頹喪之意。該成語不僅形容外貌憔悴,更側重精神層面的失落感,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強烈的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傫如喪狗是一個習語,形容一個人或動物因為恐懼、羞愧或驚慌而表現得很慌亂或狼狽不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傫 (部首: 亻; 筆畫: 10)
如 (部首: 女; 筆畫: 6)
喪 (部首: 一; 筆畫: 4)
狗 (部首: 犬; 筆畫: 4)
來源:
傫如喪狗這個習語源自于古代的中國文學作品《左傳》中的一句話:“傫如喪狗,見人則怒。”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因為遭遇不幸或被刺激到而喪失了平靜和冷靜,變得像一隻失去了主人的狗一樣狼狽不堪。
繁體字:
儈如喪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傫如喪狗這個習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傫字的古文寫法是「倱」,而狗字的古文寫法是「犭句土」。這些古代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可以了解其演變過程。
例句:
1. 張三被老師公開批評後,他傫如喪狗地逃離了教室。
2. 小明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回到家裡時像傫如喪狗一樣的樣子。
組詞:
傫态、喪狗之志、如喪考妣、慌亂如狗
近義詞:
傷心痛苦、驚慌失措、驚惶失措、慌不擇路
反義詞:
沉着冷靜、泰然自若、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