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焉者的意思、下焉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焉者的解釋

《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 鄭玄 注:“下謂臣也。” 朱熹 集注:“下焉者,謂聖人在下,如 孔子 雖善於禮,而不在尊位也。”後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宋 吳如愚 《準齋雜說·五累說》:“下焉者困而不學,雖無所知見,而此心以不明為累,所謂下愚也。” 宋 林景熙 《洗心錄序》:“上焉者,不待勸戒,而自為善;下焉者,雖有勸戒,而不能已其為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焉者"是漢語中具有文言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将其訓釋為"次等、下等的人或事物",特指在德行、才能或社會層級中處于較低位置的主體。《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對比語境,常與"上焉者"形成反義對舉。

  2. 語源分析

    該詞源自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原指德行不足以服衆的統治者。《十三經注疏》中鄭玄注"下謂臣也",孔穎達疏"在下位者雖善,德不通于上",體現古代社會的等級觀。

  3. 語法特征

    作為名詞性短語使用時,可承擔主語或賓語成分,如《朱子語類》"上焉者終是存得些規矩,下焉者便全然無法"。作定語時需加結構助詞,如"下焉者之言行"。

  4. 語義對比

    與"上達者""首善者"構成反義系統,與"末流""等而下之"形成近義關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隱含着價值判斷,常帶有批判性語境色彩。

  5.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為"書面語舊時用法",當代主要用于學術論著中對傳統文獻的解讀,或仿古語境中的修辭性表達,如錢鐘書《管錐編》曾用"下焉者止于術"評述法家學說。

網絡擴展解釋

“下焉者”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詞彙,其含義與地位、層次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經典出處

2. 基本含義

3. 語義結構

4. 使用場景

5. 現代理解


“下焉者”以經典文獻為根基,從特指臣子階層演變為廣義的次等者概念,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吏擺撲拔密蠶娘骣牛赤土蚩尤城錯守蕩檢逾閑擣遒典主電子秤凍凝笃慎遌顔風吹雨打烽墩鳳皇于飛蜂窠唱戲風言醋語洪範黃頭軍畫種會場護炕鞯辔甲乙科記工經方金植窭人沮異軖頭廪增汒若墨癖偶辭胚胎學牆進千仞無枝前所未聞欺蔽清濟熱糊人性上計沈憂十離詩十月收使書肺水獄鎖索特奇通照土糞無首先號後笑霞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