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 鄭玄 注:“下謂臣也。” 朱熹 集注:“下焉者,謂聖人在下,如 孔子 雖善於禮,而不在尊位也。”後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宋 吳如愚 《準齋雜說·五累說》:“下焉者困而不學,雖無所知見,而此心以不明為累,所謂下愚也。” 宋 林景熙 《洗心錄序》:“上焉者,不待勸戒,而自為善;下焉者,雖有勸戒,而不能已其為惡。”
“下焉者”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詞彙,其含義與地位、層次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經典出處
2. 基本含義
3. 語義結構
4. 使用場景
5. 現代理解
“下焉者”以經典文獻為根基,從特指臣子階層演變為廣義的次等者概念,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
《下焉者》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處在下面的人或物,即位于較低位置的人或事物。
《下焉者》的部首是《火》和《一》,并且一共有6畫。
《下焉者》古時指下頭的人或下道的人,後來又用來指位于較低處的事物。這個詞的使用源于人們觀察事物位置的認知和分類。
《下焉者》的繁體字為「下焉者」。
在古代,漢字《下焉者》的書寫形式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基本保持一緻。
1. 他隻是公司中的一個下焉者,沒有太多發言權。
2. 那輛車在交通堵塞中成了下焉者。
3. 我們不能忽視底層員工,因為他們也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下焉者。
下級、下屬、下方、下場、下遊
下方、較低、低級、底層
上遊、上焉者、高級、上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