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興的意思、沒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興的解釋

亦作“沒幸”。晦氣,倒黴。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沒興主司逢 葛八 ,賢弟被黜兄薦發。”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八出:“經過此山者,分明是你災。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 元 曾瑞 《快活三過朝天子·勸娼》曲:“又待趁風流成就了好姻緣,又待認沒幸看錢面。”《水浒傳》第七六回:“一齊搶入陣中,來捉 童貫 。正是:從前作過事,沒幸一齊來。”《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遇故人》:“媳婦是 東京 人,大伯是 山東 拗蠻,老媳婦沒興嫁得此畜生,全不曉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沒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其用法和文獻依據如下:

一、表示“晦氣、倒黴”

  1. 基本釋義
    指遭遇不順、運氣不佳,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

    • 例1:元代石君寶《秋胡戲妻》中“好生沒興”,指因缺少妻子而感到倒黴。
    • 例2:《喻世明言》提到“沒興嫁得此畜生”,形容婚姻不幸的晦氣。
    • 例3: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用“沒興主司”描述科舉失意的倒黴事。
  2. 異體與擴展
    亦作“沒幸”,如元代曾瑞的曲詞中“認沒幸看錢面”,強調因錢財問題導緻的厄運。

二、表示“沒興趣、沒興緻”

  1.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描述情緒低落、缺乏興趣的狀态。
    • 例:《京本通俗小說》中“荊公沒興吃茶”,體現因情緒不佳而失去興緻。

三、總結

“沒興”在古籍中更常見“倒黴”義項,而“沒興趣”的用法相對較少。其演變可能與方言或時代語言習慣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宋代至元代戲曲、話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沒興

沒興(méi xīng)是一個常用的口語詞語,在漢語中用來形容失去興趣、沒勁的狀态。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或者某種活動感到無聊、不感興趣時,就可以使用這個詞來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沒興的拆分部首為“山”和“欠”,部首山意為“山嶽”,部首欠意為“需要不足”。沒興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

沒興一詞源于方言詞彙,最早出現在北方地區。本義是指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後來逐漸演變為描述對事物缺乏興趣和動力。

繁體

繁體字“沒興”為“沒興”,讀音相同,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典籍《說文解字》,興字在古代寫作“弓也上。從弓秉聲,若袁切,從七倒切。興,起也。原廣從矢,從弓秉聲。昌正聲。從冃庀聲,倒切。”由于古代字體與現代常用字不同,所以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存在差異。

例句

1. 他們唱得很難聽,我都沒興聽了。

2. 這個電影看了前面十分鐘,實在太無聊了,我沒興繼續看下去。

3. 今天下雨,我沒興出門。

組詞

1. 興趣:表示對某個事物或活動感到喜愛和有動力。

2. 興奮:表示精神亢奮、高興或激動。

近義詞

1. 沒意思:意為無聊、無趣,與沒興的意思相近。

2. 沒勁:意為沒有動力或興趣,形容對某事情不感興趣或無欲望。

反義詞

有興:與沒興相對,形容有興趣、有動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