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本求原的意思、積本求原的詳細解釋
積本求原的解釋
從根本上探求。 明 王守仁 《與王純甫書》之三:“後世之學瑣屑支離,正所謂採摘汲引,其間亦寧無小補,然終非積本求原之學,句句是,字字合。”
詞語分解
- 積的解釋 積 (積) ī 聚集:積少成多。處心積慮。積儲。積憤。積郁。積怨。積願。積累(噄 )。積攢。 數學上指乘法運算的得數:積數。乘積。體積。容積。 中醫指兒童消化不良的病:這孩子有積。捏積。 筆畫數:;
- 原的解釋 原 á 最初的,開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本來:原樣。原型。原址。原主。 諒解,寬容:原宥。原諒。 寬廣平坦的地方:原野。平原。 同“塬”。 本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積本求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含義
指通過積累知識或經驗,從根本上探求事物的根源或本質。強調在學習和研究中深入分析問題核心的思維方式。
詳細解釋
-
核心思想
- “積本”指積累基礎知識,“求原”意為追溯本源,合起來表示通過紮實的基礎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或原理。
- 例如在教育或學術研究中,倡導從底層邏輯出發,而非停留于表面現象。
-
出處争議
- 多數文獻(如、4、5)引用明代王守仁《與王純甫書》,認為該詞強調學術研究應避免支離破碎,需注重根本。
- 部分來源(如)提及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務本盡原”的關聯,可能為後期語義演化。
使用場景
- 教育領域:鼓勵學生夯實基礎、培養批判性思維。
- 學術研究:適用于強調邏輯推導和本質分析的課題。
- 日常處事:提醒解決問題需追溯源頭,而非僅處理表象。
補充說明
- 近義詞: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青天白日”等,但語義關聯較弱,建議參考“追根究底”等更貼合的表述。
- 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反義詞,可結合語境使用“浮于表面”等描述。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本求原
“積本求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積累書本知識來探求事物的根本原因。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積本求原”可以拆分為“穴”、“⺮”、“弓”、“丨”、“原”的五個部首,共計20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源自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暮,然後知歲寒之後也。此兩者,所以動植也。動植者,本也。所以造次序也。與其積鄉人之所著書而求仁義于其中,不若積昔人之所著書而從其本也。”
繁體
《積本求原》的繁體形式為「積本求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積本求原”可以寫作“積本求原”。
例句
1. 他一直在書堆中積本求原,以深入研究這個領域的根本問題。
2. 這位科學家通過積本求原,成功地突破了前人在這個領域的瓶頸。
組詞
組詞:積累、根本、原因。
近義詞
近義詞:深究、探索、追本溯源。
反義詞
反義詞:浮光掠影、膚淺、隨聲附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