穮蓘的意思、穮蓘的詳細解釋
穮蓘的解釋
《左傳·昭公元年》:“是穮是蓘。”穮,翻地;蓘,培土。皆為耕作之事。後因以“穮蓘”泛指辛勤勞作。 宋 劉克莊 《謝韓孔惠見訪》詩:“莫向明時嗟不遇,乃翁穮蓘子逢年。” 清 姚鼐 《許秋岩太守問耕圖》詩:“慷慨建樹窮歲月,譬如穮蓘亦有年。”
詞語分解
- 穮的解釋 穮 ā 鋤地或者耘田除草。 方言,秧田施糞。 穮 ā 〔穮??(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俹 )〕禾虛貌。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蓘的解釋 蓘 ǔ 用土培苗根:“譬如農夫,是穮是蓘。”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穮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āo gǔn,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記載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 本義:指具體的農事活動。根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穮”意為翻地,“蓘”意為培土,二者均為耕作步驟。
- 引申義:後泛指辛勤勞作,強調農業勞動中的勤勉與付出。
應用示例
- 古籍引用:如“是穮是蓘”一句,直接體現了耕作場景中的動作。
- 現代用法:可用于比喻學習、工作等需要長期耕耘的領域,例如:“學術研究需如穮蓘,方能有成。”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文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具體農事活動,傳遞對“踏實努力”的贊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穮蓘》一詞意指谷物采收後堆放晾曬的場所。穮蓘的構成部首為禾和者,總計有9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指農田中秋季收割後堆積起來的稻谷。在繁體字中,穮蓘的寫法為穗蓘。在古代,穮蓘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以下是一個例句:“農民們正在穮蓘裡将豐收的莊稼晾曬。”穮蓘可與其他詞彙組成詞語,例如穮谷、蓘子等。另外,與穮蓘近義的詞包括糧倉、糧庫等詞語,反義詞則可能是未種植或未收割的田地。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