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空見慣的意思、司空見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空見慣的解釋

[common;be a common occurrence] 相傳唐代司空李紳請卸任的和州刺史劉禹錫喝酒,席間劉禹錫作詩,有“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的句子。後來用“司空見慣”表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詳細解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劉尚書 禹錫 罷 和州 …… 李司空 罷鎮在京,慕 劉 名,嘗邀至第中,厚設飲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劉 於席上賦詩曰:‘……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 江 南刺史腸。’”後因以稱事之常見者。《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 安公子 是前度 劉郎 , 何小姐 是司空見慣,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七:“至于華僑被毆辱、房屋被燒毀等等,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平常事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空見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 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其中“司空”是古代官職名稱(西周始設,掌管土木水利),原指司空這類高官看慣了奢華場景,後演變為對常見現象的形容。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劉禹錫的詩句:“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據記載,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受邀到曾任司空的李紳家中赴宴,對其奢靡場景感到震驚,而李紳卻習以為常。

三、用法特征

四、近義與反義

五、示例應用

  1. 古代:李紳家中歌妓勸酒的場景讓劉禹錫寫下此詩
  2. 現代:郭沫若曾用此成語描述“帝國主義”一詞從諱名到常見的變化
  3. 日常:形容隨地吐痰等不文明現象普遍存在

該成語生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見多不怪”的認知邏輯,其曆史跨度從西周官職到唐代詩歌,最終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高頻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司空見慣》

《司空見慣》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某件事情或者某種現象“非常常見,看得很習以為常”。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表示對于某種事物的過于常見或者習以為常而不感到震驚或驚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空見慣》中的第一個字“司”,屬于金文部首“土”,它的結構和寫法與“土”字相同。第二個字“空”是屬于食物部首“穴”的一個漢字,它共有8個筆畫。第三個字“見”,是由觀看部首“見”和“目”結構組成,它的筆畫數為7。最後一個字“慣”,是由心部首“忄”和貫通部首“貫”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根據文中叙述,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他一直在與秦軍作戰。一次,項羽的軍隊攻打秦軍的大本營鄭縣,夜間偷襲秦軍後方,焚燒結營帳篷,燒得熊熊大火,一片昏黃。當天晚上,軍中大将軍張良向項羽上表,并說道:“司馬尚且焚而不顧,況百姓乎?此乃仁人之所見慣也。” 從此,成語“司空見慣”開始廣泛流傳。

在繁體字中,成語“司空見慣”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成語“司空見慣”中的“司”字常用“宀”作為上方的部首,下方寫“土”字的發音符號表示聲音。成語中的“空”字常用“穴”作為下方的部首,上方用“工”來表示發音的聲旁。成語中的“見”字寫作“見”,最後一個字“慣”寫作“慣”,是在心部旁加上“貫”作為聲旁。

例句

這個小偷每天晚上都在這個小區作案,已經司空見慣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司空折沖、司空見慣、司空骀薮。

近義詞:司空平常、司空見俗。

反義詞:罕見、非同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