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羸憊貌。《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纍然而靜。”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既葬,其子監察禦史 璩 ,纍然服喪來有請,乃作銘文。” 明 方孝孺 《贈四明邵真齋序》:“今年春,餘患痎瘧,踰百日不止,肌體瘠憊,形容纍然。”
(2).失意不得志貌。《孔子家語·困誓》:“纍然如喪家之狗。”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每纍然以折節,俄聳焉而擢幹。” 元 揭傒斯 《二貞》詩:“婉婉桃李花,春鳥何翩翩;萬物各知時,姑婦獨纍然。”
(3).不以罪死;無辜。《後漢書·公孫瓒傳》:“ 紹 為 勃海 ,當攻 董卓 ,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纍然同斃。”
(4).衆多貌;重疊貌。 宋 蘇轼 《寄淨慈本長老》詩:“來往 三吳 一夢間,故人半作冢纍然。”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一書既成,十有九序,或前後兩序并備;甚則前序纍然,若重規而疊矩也。”
(5).排列有序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盤石或大或小,臨水石悉有跡,其方如印,纍然行列。”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喜峰口》:“ 灤陽 驛東北四十裡,雙塚纍然。”
“累然”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羸憊貌
指疲憊虛弱的狀态。如《大戴禮記·文王官人》中“憂悲之色纍然而靜”,明代方孝孺《贈四明邵真齋序》描述病後“形容纍然”。
失意不得志貌
形容失意落魄的樣子。最經典的例子是《孔子家語·困誓》記載孔子“纍然如喪家之狗”,元代揭傒斯《二貞》詩也有“姑婦獨纍然”的用法。
不以罪死;無辜
特指無罪而受牽連的情況。《後漢書·公孫瓒傳》提到“太傅一門,纍然同斃”,即無辜者集體被害。
衆多/重疊貌
表示數量多或事物重疊的狀态。宋代蘇轼作品中曾用此意,如“纍然如貫珠”。
排列有序貌
形容整齊排列的樣子,多見于古代文獻對儀仗、隊列的描述。
讀音提示:現代漢語中“累”有 léi、lěi、lèi 三種讀音,但“累然”作為固定搭配時,傳統注音多為lèi rán。需注意不同義項可能對應不同古籍中的異體字“纍”。
累然(lèi rán)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疲勞、疲倦的狀态。當人們長時間勞累、經曆繁重的工作或活動後,就會感到累然。
累然的拆分部首是“缶頭”,總筆畫數為11畫。
累然的來源相傳與古代煉丹術有關。古人認為煉丹需要長時間的煉制和不斷的勞累,從而引發了“累然”一詞的使用。
累然的繁體字為「累然」。
在古代,累然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是,由于累然一詞的使用時間較短,現今的寫法與古代寫法較為一緻。
1. 經過一整天的工作,她感到累然不堪。
2. 在長途旅行後,他們累然地回到家中休息。
累然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
1. 累然無力:形容身體疲乏到極限,沒有力氣。
2. 累然欲睡:形容疲倦到一種極緻,迫切地想要入睡。
累然的近義詞包括:疲憊、疲倦、勞累。
累然的反義詞包括:精力充沛、精神煥發、亢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