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止大方的意思、舉止大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止大方的解釋

[have poise] 言行舉動得宜、不拘束,待人接物不吝啬

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麼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止大方"是一個漢語常用成語,指人的儀态動作自然得體、不拘謹。該詞由"舉止"和"大方"兩部分構成:"舉止"指人的姿态和動作,包含行走坐卧等身體語言;"大方"則形容态度自然、不做作,語出《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該成語強調行為儀态符合社會禮儀規範,既不顯得輕浮隨意,也不會過于拘謹呆闆,常用來描述人在正式場合或社交互動中表現出的得體風範。例如在商務洽談時說"這位代表言談得體、舉止大方,展現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或在傳統禮儀場景中形容"新娘子舉止大方地向賓客行禮"。

該表述最早見于清代文學家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舉止大方,吐字清楚",其語義演變反映了中華文化對儀态修養的重視。現代語言應用中,既可用于書面表達,也可作日常交際中的褒義評價,常見于人物描寫和禮儀指導類文本。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大詞典》
  3. 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舉止大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行為動作自然得體、不拘謹做作,表現出從容自信的風度。常用于描述人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的良好儀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舉止大方,不輕言笑”。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清代吳趼人的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原文通過對比正經女子與輕佻者的行為,強調“舉止大方”是端莊得體的表現,具有鮮明的時代文化特征。

  3. 語法與用法

  1. 例句與語境
  1. 相關成語對比

小貼士: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原著或《漢典》的詞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備嘗兵強将勇逼上參軍尺楮從聽殿兵電視劇督責阏絕廢職風狀佛律福為禍始根底構拟賀黃梅洪同皇綱灰沉沉漸濡交白卷擊崩解給敬頌驚畏京庾九祖愧慄餽贻藍皮廉灋嵺廓劣角麗景躏藉流風遺迹漏窗蒙巾綿幂暝暗明殿木蔥納新吐故淺薄全人時作受服耍花頭衰衽睡雨屬賴宿客完富微謀尾腔五侯鲭相思木消爛攜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