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甚其辭的意思、過甚其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甚其辭的解釋

[give an exaggerated account;stretch the truth] 說話過分誇大,不符合實際情況

詳細解釋

話說得超過了實際。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三:“說來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為我是過甚其辭。” 沙汀 《淘金記》十九:“當第一天傳鑼號召那些身居黑籍的可憐蟲的時候,因為那打更匠的過甚其辭,大家以為真的不出任何費用,來的很是不少。”亦作“ 過甚其詞 ”。 茅盾 《子夜》二:“市面上的消息也許過甚其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甚其辭”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guò shèn qí c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說話或描述時過分誇大事實,超出了實際情況的限度。例如,在表達觀點或叙述事件時,刻意使用誇張的言辭,導緻内容失真。


2.出處與示例


3.用法與結構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延伸說明

若需了解更詳細例句或變體用法,可參考郭沫若相關著作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樂樂課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甚其辭

過甚其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過分誇張言辭或說話言過其實。它包含了“過甚”和“其辭”兩個部分。

過甚的部首為辶,意為走路的足迹,表示行動的意思;其筆畫為3畫。辭的部首為辛,表示言語的意思;其筆畫為7畫。合起來就是過甚,表示言辭過分誇張。

《過甚其辭》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一段話:“刺是故書而多指苦,且以亂之辭誤人 其辭愬也過甚,曲盡苦而哀怨之意乎!”這句話意思是有的書中指責國家的弊端,卻以誇張言辭誤導人。後來人們簡化為“過甚其辭”,用來形容言辭誇大。

在繁體字中,“過甚其辭”的寫法為“過甚其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例如,“過”在古代寫作“過”,“甚”寫作“夂甘”,“其”寫作“其”,“辭”寫作“辭”。這些字體雖然不同,但其含義和現代一樣。

例句:他總是喜歡過甚其辭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往往惹怒了其他人。

組詞:過分、言過其實、誇張。

近義詞:誇大其詞、言過其實。

反義詞:審時度勢、適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