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綿不絕”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連續性,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連綿不絕是一個常見的成語,表示事物或者景象延續不斷,沒有中斷或間斷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連 - 音節為lian,部首為辶,總筆畫數為7
綿 - 音節為mian,部首為絞,總筆畫數為6
不 - 音節為bu,部首為一,總筆畫數為4
絕 - 音節為jue,部首為纟,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連綿不絕最早出自《詩經·衛風·候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箭在弦,如發而揮,如露之朝霞;如飄飖如矢如棘,雨雪瀑布。”這句詩中的“如飄飖如矢如棘,雨雪瀑布”形容了瀑布的形态,用連綿不絕來描寫瀑布的景象。
繁體字:連綿不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
連綿不絕在古代寫法中字形略有不同,具體如下:
連 - 部首為辶,以連字邊加弓長形演變而來
綿 - 組成部分為纟(絞)和點,點表示細長纖維
不 - 由一字邊和一加缺點字形組成
絕 - 部首為纟(絞),下方為夬的古體字形,表示一刀兩斷的意思
例句:
這座山脈連綿不絕,景色迷人。
組詞:
連綿不絕 - 延續不斷的,接連不斷
連綿起伏 - 形容山勢或波浪等連綿不斷地升降
連綿山脈 - 指長時間延續的山脈
近義詞:
綿延不斷
連續不斷
接連不絕
反義詞:
斷斷續續
有間斷
不連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