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菖蒲。一種香草。《文選·沉約<和謝宣城>》:“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蓀。” 劉良 注:“蘭蓀,香草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香草之類,大率多異名,所謂蘭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趙翼 《西幹故裡示侄亮采寶士侄孫公蘭等》詩:“是我昔時初奮迹,瓣香能不望蘭蓀。”參見“ 芝蘭玉樹 ”。
蘭荪(lán sū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典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植物釋義
蘭荪原指兩種香草——蘭草與荪草。蘭草即澤蘭,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漢語大詞典》記載其“葉卵形,秋季開白花,全草可入藥”;荪草又名菖蒲,為天南星科水生植物,《本草綱目》稱其“葉似劍脊,根多節,可制香料”。
二、比喻引申
自屈原《楚辭》起,蘭荪常喻指品德高潔的賢人。如《舊唐書·劉邺傳》載:“蘭荪不雜于蕭艾,圭璧無玷于塵泥”,此處以蘭荪與蕭艾對比,贊頌君子不與小人同流的高尚品格。
三、古代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文獻中,蘭荪特指某種名貴香草。明代《正字通》釋:“荪,香草,一曰荃也”,說明其與“荃”屬同類異名植物,多用于祭祀或貴族熏香。
“蘭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
阿本郎百代文宗白骨辨嘗徧覆超趠陳子昂撺鼓兒搭路導呵東坡肉鳳眼草鹳雀樓還主夯鐵之夫鶴楚紅弦桓蒲畫屧花靥活闆觳食賤目貴耳桀溺吉命鸠盤荼覺知狼扈缭牆留系密愛名聞天下謬惡蘑菰蕈木人石心慕循男閨蜜瓶沈簪折前定前腳青斾奇正相生入貨三緘三尊沙井審閲柿葉袒蕩陶器投遞推移推引晤商相門饷午響應骁烈霞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