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沒有感情,不為外物所動。《晉書·隱逸傳·夏統》:“ 充 ( 賈充 )欲耀以文武鹵簿,覬其來觀……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繞其船三帀。 統 危坐如故,若無所聞。 充 等各散曰:‘此 吳 兒是木人石心也。’” 宋 秦醇 《譚意歌傳》:“ 張生 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木人石心”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其含義及背景:
核心含義
原指“木頭人、石頭心”,比喻意志極其堅定,不為外物誘惑所動。後衍生出中性或略帶貶義的用法,可形容情感冷漠、心腸剛硬。
詞性結構
屬于聯合式成語(木人+石心),中性色彩,多作賓語或定語。
出處:出自《晉書·夏統傳》。
故事背景:西晉名士夏統才華出衆,但拒絕權臣賈充的招攬。面對賈充用軍隊儀仗、美女歌舞等誘惑,夏統始終“危坐如故,若無所聞”。賈充感歎:“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
正面用法
強調堅守原則,如:“他面對金錢誘惑如木人石心,毫不動搖”。
中性/貶義用法
形容情感淡漠,如宋代《譚意歌傳》批評張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内在定力的推崇,尤其在魏晉名士注重氣節的背景下,夏統的故事成為“不慕榮利”的典型象征。
《木人石心》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心志堅定,不受外界誘惑或幹擾。它的意思是,就像木頭和石頭一樣,内心堅硬,不動搖。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意志堅定,不受外界影響改變。
這個成語的詞義源于木人和石心兩個詞的合并。木人指的是做成人形的木頭,用來訓練武術或進行鍛煉;石心指的是心腸堅硬、不易受到外界情感或因素的影響。這兩個詞的合并,引申出了《木人石心》這個成語。
《木人石心》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木、人、石和心,分别歸屬于木字的木部、人字的人部、石字的石部和心字的心部。根據筆畫統計,木字有4畫,人字有2畫,石字有5畫,心字有4畫。
《木人石心》的繁體字寫法為「木人石心」,沒有繁體字的變異。
在古代,寫漢字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然而,《木人石心》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特殊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經曆了很多困難,但他的心永遠是《木人石心》。
2. 面對誘惑,他展現出《木人石心》,始終保持了原則與堅定。
1. 木制:使用木頭制作的。
2. 人性:人的本性或特點。
3. 石塊:大塊的石頭。
1. 鐵石心腸:形容人的心腸堅硬、冷酷無情。
2. 心如鐵石:心情堅定,不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1. 撒嬌:表示柔弱和嬌慣。
2. 三心二意:心思不定,猶豫不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