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頰上用彩色塗點的妝飾。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怅怅詞》詞:“腰綵唇朱,渾粧就、腐儒花靨。”
“花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拼音:huā yè
核心含義:指古代婦女在面頰上用彩色顔料或裝飾物點綴的妝容,屬于傳統面飾的一種。例如唐代溫庭筠《歸國遙》中“粉心黃蕊花靥,黛眉山兩點”,即描繪了這種妝飾的形态。
曆史背景
花靥流行于唐代,常以金箔、彩紙等材料剪成花朵、星月等形狀貼于雙頰,或直接用顔料繪制,與“黛眉”“花钿”等共同構成古典妝容。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花靥多用于形容女性面容的嬌豔,如清代陳維崧《滿江紅》中“腰彩唇朱,渾粧就、腐儒花靥”,通過妝容細節烘托人物形象。
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提到“花靥”可引申為“花朵盛開的樣子”(如),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文學中的比喻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例證或妝飾技法,可參考《全唐詩》或古代服飾研究文獻。
《花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它由“花”和“靥”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女性臉上的妝點以及容貌的美麗。具體來說,“花”表示花朵,常用來比喻女子的美麗形象;“靥”表示美女臉頰上的紅暈,也是美女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花(艹、亞,共7畫)、靥(青、⺍,共9畫)。
《花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宋代的詞牌名《花靥子》,該詞牌首次出現在《華胥引·花靥子》一書中,它以描寫女子美麗的容貌為主題。
在繁體字中,“花靥”分别寫作「花」和「靨」。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中,“花”字一開始的寫法是像一朵綻放的花朵;而“靥”字一開始的寫法是一個和,“豔”的偏旁部首象聲字旁上承加額,下承藝字旁,表示美麗的意思。
一些典型的例句:1. 她的花靥麗質,讓人難以忘懷。2. 她的花靥似錦,美麗動人。
與“花靥”相關的組詞有:花容月貌、花枝招展、花枝招顔等。
與“花靥”意思相近的詞有:容顔秀美、妍華絕代、傾城傾國等。
與“花靥”意思相反的詞有:面目猙獰、丑陋不堪、粗糙普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