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兰荪(lán sū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植物释义
兰荪原指两种香草——兰草与荪草。兰草即泽兰,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叶卵形,秋季开白花,全草可入药”;荪草又名菖蒲,为天南星科水生植物,《本草纲目》称其“叶似剑脊,根多节,可制香料”。
二、比喻引申
自屈原《楚辞》起,兰荪常喻指品德高洁的贤人。如《旧唐书·刘邺传》载:“兰荪不杂于萧艾,圭璧无玷于尘泥”,此处以兰荪与萧艾对比,赞颂君子不与小人同流的高尚品格。
三、古代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文献中,兰荪特指某种名贵香草。明代《正字通》释:“荪,香草,一曰荃也”,说明其与“荃”属同类异名植物,多用于祭祀或贵族熏香。
“兰荪”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详细出处,。
拜伦白鹭缞般泥洹碧矑趁朝欑仄堤埂东轩队正梵王家丰草凤晨粉红阜熙夫栘刚吐耕田歌贯统谷公汗漉漉喉衿护蜜浑拨四嘉劳叫嚣狡焉思逞借书证寄贶金剪书旧名撅丁兰亭帖老而弥坚老货俪陈流石露形卯食蜜瓜狞丑泥岩霈恩喷火器慓疾麒麟冢清涟拳石日月逾迈烧杯身个儿泷冈树人缌麻憳忒挑挑拣拣同火推板吐沫唯心论小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