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器的意思、陶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器的解釋

[pottery;earchenware] 用粘土成型、幹燥後放在窯内于 950—1165°C下燒制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詳細解釋

用黏土燒制的器皿。質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黃褐色。也有塗上别的顔色或彩色花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現代用的陶器大多塗上粗釉。《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齊必得。” 唐 趙璘 《因話錄·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 蜀 之佳者,貯于陶器,以防暑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陶器的出現是人類在向自然界鬥争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陶器是人類利用黏土或陶土燒制而成的器具,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特征

陶器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手工或機械成型後,在高溫(950–1165°C)窯内燒制而成的多孔器具。其特點包括:

  1. 質地特性:不透明、吸水性強、叩擊聲混濁,通常比瓷器粗糙;
  2. 外觀分類:可分為無釉陶(如原始陶器)和施釉陶(如漢代釉陶);
  3. 常見用途:早期主要用于盛水、烹饪,後期擴展到祭祀、陪葬及裝飾領域。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前)開始出現,如中國大地灣文化的人頭形彩陶瓶;
  2. 技術演進:
    • 早期:手工捏制,露天篝火燒制(約900°C);
    • 中後期:發明陶輪塑形,窯爐溫度提升至1000°C以上;
  3. 地域特色:
    • 黃河流域:彩陶(仰韶文化)、黑陶(龍山文化);
    • 長江流域:印紋硬陶;
    • 其他:希臘紅陶、羅馬黑陶等。

三、制作工藝

主要流程包括:

  1. 選材:高嶺土、赤陶土等不同黏土類型;
  2. 成型:手塑、輪制或模制;
  3. 裝飾:刻劃、彩繪(如漢代雙虎紋陶壺)、壓印等;
  4. 燒制:分素燒(無釉)和釉燒,溫度影響最終硬度與色澤。

四、文化意義

  1. 文明标志:代表人類首次改造自然材料,推動定居生活發展;
  2. 藝術價值:如唐三彩、大汶口灰褐陶鬲等兼具實用與審美;
  3. 曆史見證:通過陶器形制與紋飾可追溯古代社會形态與技術變遷。

提示:如需了解特定時期或類型的陶器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考古發現(如提到的仰韶文化彩陶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器

陶器,指用黏土等制作成的器物。它的拆分部首為“阝”和“勺”,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陶器”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本義是指陶土制成的器物。

繁體

《陶器》的繁體字為「陶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陶器的字形會略有不同,常見的古字形為「陶穀」。

例句

1. 他的作品是陶器中的傑作。

2. 這個陶器胎骨厚實,造型美觀。

組詞

1. 陶藝:指用陶土等制作各種藝術品的技藝。

2. 陶瓷:指用陶土等制作而成的瓷器。

3. 陶罐:指用陶土制成的罐子。

近義詞

1. 瓷器:與陶器相似,都是指用陶土等制成的器物。

2. 容器:指可用于盛裝物品的器皿,包括陶器、金屬器、塑料器等。

3. 碗盤:指用于盛放食物的陶器器物。

反義詞

1. 金屬器:與陶器相對,指以金屬為材料制作的器物。

2. 木器:與陶器相對,指以木材為材料制作的器物。

3. 紙器:與陶器相對,指以紙張等材料制作的器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