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 閩 人用以稱父。 唐 顧況 《囝》詩:“郎罷别囝,吾悔生汝……囝别郎罷,心摧血下。”自題注:“《囝》,哀 閩 也。囝,音蹇。 閩 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 宋 陸遊 《戲遣老懷》詩之一:“阿囝略如郎罷老,穉孫能伴太翁嬉。” 陳衍 《元詩紀事·俞埜山》:“郎罷耕田呼囝牧,阿翁眠起問姑蠶。”
“郎罷”是一個具有特定方言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解釋如下:
“郎罷”在閩方言中是對父親的稱呼,即“父親”的方言表達。這一用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獻,如顧況的詩《囝》中明确提到:“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宋代陸遊的詩句“阿囝略如郎罷老”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郎罷”可指“男子辭官歸隱”,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且與主流方言含義不符,可能為誤讀或引申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閩方言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漢典)的詳細注釋。
《郎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離别時的離愁别緒或者戀人分别時的傷感情懷。
《郎罷》的部首是阝(邑),總共有9個筆畫。
《郎罷》是根據古代文學作品《離騷》中的描寫而來。《離騷》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屈原創作的一篇辭章,其中描寫了屈原被貶谪離鄉的痛苦經曆。
《郎罷》的繁體形式為「郞罷」。
在古時候,「郎罷」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稍有不同,其寫法為「郞罷」,但詞義相同。
1. 離别之時,他滿懷郎罷之情。
2. 故鄉的離别在他心中引起了深深的郎罷之情
郎罷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郎罷詩:指描寫離别之情的詩歌作品。
2. 酒郎罷:表示戀人分别時傾蓋如故的情感。
1. 離情别緒
2. 傷感離愁
1. 團聚歡樂
2. 歡天喜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