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諸一炬的意思、付諸一炬的詳細解釋
付諸一炬的解釋
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燒了。同“付之一炬”。
詞語分解
- 付諸的解釋 使改變形狀或性質統帥部所設想的計劃;這些小組正将其付諸行動
- 炬的解釋 炬 ù 火把:火炬。目光如炬。付之一炬。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付諸一炬”是一個漢語成語,表示将某物完全燒毀,強調徹底毀滅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用一把火将所有東西燒光,等同于“付之一炬”。
- 出處:最早見于清代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原文為“其餘都付諸一炬”。
- 拼音:fù zhū yī jù(注音:ㄈㄨˋ ㄓㄨ ㄧ ㄐㄩˋ)。
2.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動賓式成語,通常作謂語,用于描述物品被火焚毀的行為。
- 感情色彩:中性詞,但多隱含對破壞行為的描述,例如戰亂、事故或故意縱火等場景。
- 例句:
戰亂中,珍貴的古籍被付諸一炬,令人痛惜。
工廠因操作失誤,整個倉庫付諸一炬。
3.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付之一炬、毀于一旦、化為灰燼。
- 反義詞:保存完好、完好無損(暫無明确成語對應)。
- 英文翻譯:confine to the flames(直譯)或 burn down completely。
4.文化背景
- 成語體現了古代對火災的深刻認知,常與曆史事件(如阿房宮被焚)或文學描寫結合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文明小史》原著或其他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付諸一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一把火燒毀一切,借指徹底毀滅或摧毀。它的部首是火,筆畫有15畫。
該成語來源于古代《左傳》中的描述。在某個故事中,晉國人因為一直受到周國的欺壓而感到非常憤怒。他們決定用一把火焚燒掉周國的京城,以示抗議和反抗。因此,這個成語就形容了一種決心和惡意的舉動。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付諸一炬」。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該成語的寫法可以是「付諸㞢炬」或「賦諸㞢煥」。
以下是一些使用《付諸一炬》的例句:
1. 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将犯罪分子付諸一炬。
2.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立即行動,将過時的産業付諸一炬。
一些與《付諸一炬》相關的組詞有:
1. 付諸行動:采取實際行動。
2. 付諸實踐:将理論付諸實際。
近義詞:毀于一旦、一炮而紅
反義詞:保護珍惜、保留繼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