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屬托 ”。請托,托付。《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晏子 對曰:‘前臣之治 東阿 也,屬託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漁,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飢者,君反以罪臣。’”《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見我,屬託王及兄弟,豈不快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 顧琮 性公直,時多權倖,公行屬托, 琮 不堪其弊。”
屬讬(亦作“屬托”),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委托、轉交,強調将事務或責任轉交他人處理。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兩字組合後,“屬讬”指通過正式或口頭方式将事務轉交他人代理,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書信。
字形演變:
語境差異:
《漢書·薛宣傳》:
“吏民言令治行煩苛,屬讬不行。”
(意為:因官員委托事務未被妥善處理,引發民怨。)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卷八十三。
《後漢書·窦融傳》:
“融辄遣使屬讬問訊。”
(指窦融委托使者傳達問候。)
來源:中華書局《後漢書》卷二十三。
詞彙 | 差異點 | 例句 |
---|---|---|
委托 | 現代常用,側重正式授權 | “委托律師代理訴訟。” |
囑托 | 強調口頭叮咛,含關切意 | “臨終囑托後事。” |
付托 | 書面語,含信任交付之意 | “付托重任于卿。” |
“屬讬”詞條釋義為“請托,委托”,引《漢書》用例。
釋“屬”為“囑托”,引《史記》“屬予作文以記之”佐證通假關系。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
“屬讬”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形及曆史演變進行解析:
1. 基本釋義
2. 字形解析
3. 應用與演變
提示:若需引證具體古籍用例,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獲取更詳細的曆史語料。
鏖戰陂池徧賒沉默寡言闖客崔嵬寸願帶減腰圍釘齒耙杜德機阇婆達防利福助革然衡漢驩遊将軍箭簡賢附勢較準禁火天赍貣樛枝霁威開洋靈照羅口厖淆冒眩貿易戰麋苑磨礲摩揉目空餘子毗藍婆霹靂酒痡峭竅理栖景秋遊羣祀弱本強末灑樂食辨勞薪石溜世蔭氏族志守文宋畫吳冶送信兒蒜缽子通無共有頭高頹瘁未成年人卧龍伍符兀剌赤小辮兒寫效隙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