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屬托 ”。請托,托付。《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晏子 對曰:‘前臣之治 東阿 也,屬託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漁,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飢者,君反以罪臣。’”《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見我,屬託王及兄弟,豈不快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 顧琮 性公直,時多權倖,公行屬托, 琮 不堪其弊。”
“屬讬”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形及曆史演變進行解析:
1. 基本釋義
2. 字形解析
3. 應用與演變
提示:若需引證具體古籍用例,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獲取更詳細的曆史語料。
屬讬(shǔ tu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具體意思是歸屬和托付。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事物的歸屬關系和被委托的責任。
屬(shǔ)的部首是屍(shī),它的拼音是shǔ,共有8個筆畫。 讬(tuō)的部首是言(yán),它的拼音是tuō,共有11個筆畫。
屬讬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莊子·梧桐》一章:“彼哀者,屬讬于充庖,忍人之心也。”其中,屬表示被嫁接、歸屬的意思,讬表示托付、委托的意思。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一種歸屬和托付的含義。
屬讬的繁體字為屬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屬的形狀和現在基本一緻,而讬的寫法則為“託”。
1.他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屬讬于他。
2.公司的資源全部屬讬于總部管理。
3.她把家裡的一切都屬讬于兒子照顧。
1.歸屬(guī shǔ):表示某個人或事物所屬,被歸類于某種範疇。
2.托付(tuō fù):表示将某件事物或責任委托給他人。
近義詞:歸屬、歸因、歸咎。
反義詞:剝奪、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