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酥花的意思、酥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酥花的解釋

指梅花。 宋 蘇轍 《戲贈李朝散》詩:“後堂桃李春猶晚,試覓酥花子細看。” 宋 陸遊 《朝中措》詞之三:“綵燕難尋前夢,酥花空點春妍。” 宋 陸遊 《冬至》詩:“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鬭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酥花,指古代一種用酥油(奶油)或類似油脂塑形而成的裝飾性花朵,常用于節慶、宴飲或祭祀時的食品、器物裝飾。其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以酥油為原料捏塑成的花形裝飾。酥油常溫下呈固态,可塑性較強,古人将其染色後制成花卉造型,點綴于糕點、果盤或宴席器具上,增添華美效果。

    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延伸義

    唐宋時期特指立春習俗中的節令裝飾。據宋代《歲時廣記》載,宮廷與民間會在立春前制作“春盤”,盤中放置絲綢、金銀制成的假花,或直接以酥油塑花,稱為“酥花”,象征春意與吉祥。

    來源:《東京夢華錄》《歲時廣記》

二、文化背景

酥花盛行于宋代,是節慶飲食文化的重要元素。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百姓立春時會互贈“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其中“金雞玉燕”即指酥油塑造的禽鳥花卉。此類裝飾既體現工藝之巧,亦蘊含祈福迎春之意。

來源:《東京夢華錄箋注》

三、工藝特征

酥花制作需将酥油加熱軟化,調入天然顔料(如紅曲、栀子汁),再以模具或手工捏出花瓣、葉片。因酥油易融化,成品常需低溫保存,多見于冬季或早春時節。蘇轼詩中“公子醉歸燈下見,美人朝插鏡中看”即描述其精巧易逝的特性。

來源:《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

四、文獻例證

  1. 陸遊《冬至》詩

    “盤裡酥花也鬥開” —— 描述冬至宴席上酥花與真花争豔的場景。

  2. 周密《武林舊事》

    記載南宋宮廷“翠花”裝飾,實為酥花别稱,用于新春慶典。

    來源:《全宋詩》《武林舊事校注》

“酥花”是融合飲食、工藝與節俗的文化符號,其釋義需結合古代物質生活史與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酥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指梅花
    在古典詩詞中,“酥花”常被用來代指梅花,形容其柔美細膩的形态。例如:

    • 宋代蘇轍《戲贈李朝散》:“後堂桃李春猶晚,試覓酥花子細看”;
    • 陸遊《冬至》詩:“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鬥開”。
      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創作,通過“酥”字體現梅花的柔嫩與脆弱感。
  2. 形容精美細膩的藝術品
    作為成語時,“酥花”可泛指繪畫、雕刻、刺繡等藝術作品中的精緻花紋或細節,強調其如酥皮般細膩的質感。例如描述瓷器紋飾或刺繡圖案的繁複精美。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酥花”在部分現代語境中可能被借用為食品名稱(如“奶酥花果”月餅),但此為非傳統詞義,核心含義仍以古典文學和藝術領域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本章表式薄言産毻癡妄傳譯梵王家浮厝襆囊輵磍宮臣公功拱讓勾越乖戾官食鬼録果銳弘侈換工将陽交胫甲午風雲結契節喪街頭詩街巡警迹人禁語鸠僝剌犮牢祭兩粵卵與石鬭漫條斯理免冊眠雲卧石南真虔刀褰帷露冕情焰秦郵騷場掃愁帚沙府賞同罰異飾罵詩鸩送新擡疊特例調皮話踢秃投諸四裔拖車香狸撷腰屣履希冕心蕩神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