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搓手頓腳的意思、搓手頓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搓手頓腳的解釋

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搓手頓腳"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焦急、懊惱或寒冷而手足無措、焦躁不安的樣子。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來源參考:


一、成語釋義

  1. 字面動作解析

    • 搓手:雙手手掌反複摩擦,常因寒冷或緊張焦慮所緻。
    • 頓腳:腳用力跺地,多表現急躁、懊惱的情緒。

      二者結合,生動刻畫人焦躁慌亂時的肢體語言。

  2. 引申含義

    強調因事情不順、時間緊迫或束手無策而産生的極度焦慮狀态,近義詞包括“抓耳撓腮”“坐立不安”。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例:眼看火車要開了,他還沒到,急得大家搓手頓腳。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形容人焦急、煩惱時手足無措的情狀。”

    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管家搓手頓腳,急得不可開交。”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中華成語大辭典》

    解釋:“因着急或懊惱而手足無措,反複搓手跺腳。”

    (來源:向光忠等主編. 中華成語大辭典[Z].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


三、文學典籍用例

  1. 《金瓶梅》(明代·蘭陵笑笑生)

    “月娘搓手頓腳,望着西門慶隻是哭。”

    (刻畫人物面對突發變故的慌亂無措。)

  2. 《紅樓夢》(清代·曹雪芹)

    高鹗續書第九十五回:“衆人吓得搓手頓腳,設法解救。”

    (描寫賈寶玉失玉後衆人的焦急情态。)


四、現代語境應用


五、相關成語對比

成語 側重情緒 動作表現 程度差異
搓手頓腳 焦急懊惱 搓手+跺腳 肢體動作劇烈
坐立不安 心神不甯 反複起身坐下 動作較隱蔽
抓耳撓腮 慌亂窘迫 抓頭撓腮 多帶滑稽感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向光忠等. 中華成語大辭典[Z].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
  4.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M]. 明萬曆刻本.
  5. 曹雪芹, 高鹗. 紅樓夢[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網絡擴展解釋

“搓手頓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uō shǒu dùn jiǎo,形容人因焦急、不耐煩而手足無措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通過“搓手”和“頓腳”兩個動作,生動描繪人在焦急或懊惱時反複摩擦雙手、跺腳的行為,常用于表達内心急切卻無計可施的狀态。例如:面對突發狀況時,“急得他搓手頓腳”()。

  2. 出處與用法

    • 成語最早見于清代小說,如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縣太爺急的搓手頓腳。”
    • 現代用法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搓手頓腳地等待結果”,屬中性詞,強調動作而非情感傾向()。
  3. 近義詞辨析

    • 搓手頓足(cuō shǒu dùn zú):與“搓手頓腳”意義相近,但“頓足”更側重跺腳動作,兩者常互換使用()。
    • 其他類似表達:如“抓耳撓腮”“坐立不安”,均表現焦躁情緒,但具體動作不同。
  4. 擴展學習
    該成語常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會議即将開始,資料卻丢失,負責人急得搓手頓腳。”()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明小史》《糊塗世界》等清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晻世白老白石脂闆堞闆羽球辯麗步禱不遑暇食不怯氣誠懷蹉敗大恺大俠得佛登封點絳唇底定低密二王廟賦給公本瓜渎鬼帥滾碌國恥後舞壞陳徊腸傷氣狡僮焦灼經官動府廊廟材老八路兩明流冰六如居士留音機龍鱗座緑醑緑野男婦老幼陪斬皮甲憑臆青磴親結邱山衫袍社會地位水陳睡覺肅進薙滅托旨頑尊涴漫鄉公相蒙鮮腆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