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搓手頓腳的意思、搓手頓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搓手頓腳的解釋

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搓手頓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uō shǒu dùn jiǎo,形容人因焦急、不耐煩而手足無措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通過“搓手”和“頓腳”兩個動作,生動描繪人在焦急或懊惱時反複摩擦雙手、跺腳的行為,常用于表達内心急切卻無計可施的狀态。例如:面對突發狀況時,“急得他搓手頓腳”()。

  2. 出處與用法

    • 成語最早見于清代小說,如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縣太爺急的搓手頓腳。”
    • 現代用法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搓手頓腳地等待結果”,屬中性詞,強調動作而非情感傾向()。
  3. 近義詞辨析

    • 搓手頓足(cuō shǒu dùn zú):與“搓手頓腳”意義相近,但“頓足”更側重跺腳動作,兩者常互換使用()。
    • 其他類似表達:如“抓耳撓腮”“坐立不安”,均表現焦躁情緒,但具體動作不同。
  4. 擴展學習
    該成語常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會議即将開始,資料卻丢失,負責人急得搓手頓腳。”()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明小史》《糊塗世界》等清代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搓手頓腳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焦急或不安的表情或動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手部的“手”和腳部的“腳”。拆分成四個筆畫。這個成語來源于民間,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因為焦慮、擔憂或者急切等情緒而來回踱步或手忙腳亂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搓手頓腳的寫法依然是一樣的。古代漢字寫法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例如,西漢時期寫搓手頓腳的字形與現代相似,隻是稍微有些筆畫的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 小明考試前搓手頓腳地等待着老師發試卷。 組詞中可能包含:焦慮、擔憂、急切等詞。 近義詞可以是緊張、不安、忐忑等詞。 反義詞可以是從容、平靜、沉穩等詞。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